《恒定电流思维导图》
一、恒定电流基础
1.1 电流的形成
- 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条件:
- 存在自由电荷
- 存在电场(电压)
- 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 单位: 安培(A)
1.2 电流强度
- 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公式: I = Q/t
- 单位: 安培(A)
- 微观表达式: I = nqvS,其中:
- n: 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
- q: 电荷的电荷量
- v: 电荷的定向移动速度
- S: 导体横截面积
1.3 电压
- 定义: 电场力做功与电荷量的比值
- 公式: U = W/q
- 单位: 伏特(V)
- 物理意义: 表示电场力做功的能力,即电势差。
1.4 电阻
- 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公式: R = U/I (定义式,适用于任何导体)
- 决定式: R = ρL/S,其中:
- ρ: 电阻率,与材料有关
- L: 导体长度
- S: 导体横截面积
- 单位: 欧姆(Ω)
- 影响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5 欧姆定律
-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公式: I = U/R
- 适用范围: 纯电阻电路(金属导体、电解液等)
- 理解: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因素。
二、电路
2.1 电路的组成
- 电源: 提供电压的装置
- 导线: 连接电路各元件,提供电流的通路
- 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 用电器: 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2.2 电路的状态
- 通路: 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 断路(开路): 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 短路: 用电器两端电压为零,电流直接通过电源(禁止短路!)
2.3 串联电路
- 特点:
- 电流:I = I1 = I2 = ... = In
- 电压:U = U1 + U2 + ... + Un
- 电阻:R = R1 + R2 + ... + Rn
- 分压规律:U1/U2 = R1/R2
- 应用:
- 分压
- 控制电路
2.4 并联电路
- 特点:
- 电压:U = U1 = U2 = ... = Un
- 电流:I = I1 + I2 + ... + In
- 电阻:1/R = 1/R1 + 1/R2 + ... + 1/Rn 或 R = (R1 * R2) / (R1 + R2) (仅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
- 分流规律:I1/I2 = R2/R1
- 应用:
- 分流
- 提供更大的电流
2.5 混合电路
- 定义: 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 处理方法: 将串联部分和并联部分分别等效成一个电阻,然后简化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6 电路分析方法
- 电流法: 假设未知电流方向,根据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列方程求解。
- 电压法: 以某点为参考点,计算各点电势,从而求解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 等效变换法: 将复杂电路等效成简单电路,方便分析计算。
三、电功与电功率
3.1 电功
- 定义: 电流所做的功
- 公式: W = UIt
- 单位: 焦耳(J)
- 常用公式:
- W = I²Rt
- W = U²/R * t
3.2 电功率
- 定义: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 公式: P = W/t = UI
- 单位: 瓦特(W)
- 常用公式:
- P = I²R
- P = U²/R
-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功率: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3.3 焦耳定律
-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 公式: Q = I²Rt
- 应用: 电热器、电炉等
3.4 电能表
- 作用: 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 单位: 千瓦时(kWh),俗称“度”
- 参数:
- 额定电压
- 额定电流
- 额定频率
- 脉冲常数 (imp/kWh 或 r/kWh)
四、测量
4.1 电流表
- 使用方法:
- 串联在电路中
- 电流从"+"端流入,从"-"端流出
- 选择合适的量程,避免超量程损坏仪表
- 内阻: 理想电流表内阻为零 (实际内阻很小,可忽略)
4.2 电压表
- 使用方法:
- 并联在用电器两端
- "+"端接高电位,"-"端接低电位
- 选择合适的量程,避免超量程损坏仪表
- 内阻: 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 (实际内阻很大,电流表内阻很小)
4.3 伏安法测电阻
- 原理: 欧姆定律
- 方法:
- 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结果偏小,适用于小电阻测量
- 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偏大,适用于大电阻测量
- 选择原则:
- 大电阻用内接法 (Rₓ >> Rₐ)
- 小电阻用外接法 (Rₓ << Rᵥ)
4.4 电阻箱
- 作用: 提供可变电阻
- 使用方法: 通过调节旋钮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五、电动势与内阻(补充)
5.1 电动势 (E)
- 定义: 非静电力(如化学能、光能等)做功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的能力
- 公式: E = W/q (非静电力做功/电荷量)
- 单位: 伏特 (V)
- 物理意义: 电源提供能量的能力
5.2 内阻 (r)
- 定义: 电源内部的电阻
- 影响因素: 电源的材料、结构等
- 作用: 消耗部分电能,导致路端电压小于电动势
5.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内容: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
- 公式: I = E / (R + r),其中R为外电路总电阻
- 路端电压: U = E - Ir
六、直流电动机(简单了解)
- 原理: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 反电动势: 电动机转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外加电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