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ther思维导图初中》
I. 天气要素
A. 气温 (Temperature)
- 定义:空气的冷热程度
- 单位:摄氏度 (°C) 或 华氏度 (°F)
- 测量工具:温度计(常见种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 影响因素: a.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热源,影响地表温度。 b. 纬度: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c. 海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 d. 地形: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差异明显;盆地地形夏季易出现高温。 e. 洋流: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升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降低。 f. 地面性质: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g.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升温快,降温也快;阴天升温慢,降温也慢。
- 日变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通常午后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 年变化:一年中气温的变化,通常夏季气温最高,冬季气温最低。
- 气温带划分: a. 热带:终年高温,无冬季。 b. 温带: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 c. 寒带:终年寒冷,无夏季。
B. 气压 (Air Pressure)
- 定义: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
- 单位:百帕 (hPa)
- 测量工具:气压计(常见种类: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 影响因素: a. 高度: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b. 温度:气温升高,空气膨胀,密度降低,气压降低;气温降低,空气收缩,密度升高,气压升高。 c. 湿度:湿度增加,空气密度降低,气压降低。
- 高气压与低气压: a. 高气压:气流下沉,空气干燥稳定,天气晴朗。 b. 低气压: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天气多变。
-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差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C. 降水 (Precipitation)
- 定义:大气中各种水汽凝结物以降落形式到达地面的现象。
- 种类:雨、雪、冰雹、雾、露、霜等。
- 单位:毫米 (mm)
- 测量工具:雨量器
- 形成条件: a.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b. 空气达到饱和状态 (相对湿度达到100%)。 c. 有凝结核 (如尘埃、盐粒等)。 d. 有使空气冷却上升的条件 (如地形抬升、气流辐合等)。
- 降水类型: a. 对流雨:因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多发生在夏季午后。 b. 地形雨:湿润气流在迎风坡抬升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c. 锋面雨: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降水。多发生在锋面附近。 d. 台风雨:台风带来的强降水。
D. 风 (Wind)
- 定义:空气的水平运动。
- 要素:风向、风速
- 风向:风的来向。常用八个方位表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风速:风的快慢程度。常用米/秒 (m/s) 或 级 (级风) 表示。
- 测量工具:风向标、风速仪
- 形成原因:水平气压差。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 常见风的种类: a. 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 山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形成低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夜晚山坡降温快,形成高气压,风从山坡吹向山谷。 c. 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节性盛行风。
E. 湿度 (Humidity)
- 定义: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 种类: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测量工具:湿度计
- 影响因素:气温越高,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越多;降水增加,湿度增加。
II. 天气系统
A. 锋面 (Front)
- 定义: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 种类: a.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推进。天气特征:气温骤降、气压升高、降水多集中在锋面后部。 b.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推进。天气特征: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降水多集中在锋面前部。 c.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静止。天气特征:阴雨连绵。
- 锋面与天气:锋面过境常带来降水、大风、气温变化等天气现象。
B. 气旋 (Cyclone)
- 定义:低气压中心,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或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
- 天气特征: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 反气旋 (Anticyclone)
- 定义:高气压中心,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
- 天气特征: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III. 常见天气现象
A. 雷雨 (Thunderstorm)
- 形成条件:强烈对流,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积雨云。
- 特征:伴有闪电、雷鸣、短时强降水、大风等。
B. 雾 (Fog)
- 形成条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且有凝结核。
- 特征:能见度低。
C. 霜 (Frost)
- 形成条件:地表温度低于0°C,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
- 特征: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
D. 冰雹 (Hail)
- 形成条件:强对流天气,积雨云中水汽凝结成冰块,在上下气流作用下增大。
- 特征:砸落地面。
IV. 天气预报
A. 原理:利用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数值预报、统计预报、经验预报等方法,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B. 常用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
C. 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统计天气预报、动力天气预报、经验天气预报等。
D. 意义: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V. 气候 (Climate)
A. 定义:一个地区多年来天气状况的平均。
B. 要素:气温、降水、风等。
C. 分类: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进行分类,如: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寒带气候
- 高山气候
D. 影响因素:
-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 地形
- 洋流
E. 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暖
- 原因: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
-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