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运动思维导图

《动物行为,运动思维导图》

一、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1.1 行为的定义

  • 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
  • 包括可观察的动作和内在的生理变化。
  • 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1.2 行为的分类

  • 按来源:

    • 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
      • 由遗传决定,不需要学习。
      • 具有固定模式,模式化、刻板。
      • 例如:蜘蛛织网、雏鸟乞食。
    • 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 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
      • 适应性更强,可塑性高。
      • 例如:动物训练、条件反射。
  • 按目的:

    • 觅食行为: 寻找、获取食物。
    • 防御行为: 逃避捕食者、保护自身。
    • 繁殖行为: 求偶、交配、育雏。
    • 社会行为: 群体生活、合作、竞争。
    • 迁徙行为: 定期移动到新的栖息地。
    • 攻击行为: 争夺资源、领地。
    • 领域行为: 维护领地,驱逐入侵者。
  • 按复杂程度:

    • 简单行为: 反射、趋性。
    • 复杂行为: 具有逻辑性、计划性,涉及认知能力。

二、行为的生理基础

2.1 神经系统

  • 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细胞。
    • 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传递信号。
    • 神经递质: 化学物质,介导神经信号传递。
  • 神经系统结构:
    •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负责信息整合和决策。
    •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神经节,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 神经调节机制:
    • 反射弧: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应。
    • 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上传递的电信号。

2.2 内分泌系统

  • 激素: 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
  • 内分泌腺:
    • 下丘脑: 调节内分泌活动。
    • 垂体: 分泌多种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
    •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代谢。
    • 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素,应对压力。
    • 性腺: 分泌性激素,影响生殖行为。
  • 激素调节机制:
    • 反馈调节: 激素浓度升高或降低会反馈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
    • 协同作用: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 拮抗作用: 两种激素作用相反。

2.3 感觉系统

  • 感受器: 接收刺激的特殊细胞。
    • 视觉感受器: 感受光线。
    • 听觉感受器: 感受声音。
    • 味觉感受器: 感受味道。
    • 嗅觉感受器: 感受气味。
    • 触觉感受器: 感受压力、温度、疼痛。
  • 感觉器官:
    • 眼睛: 感受光线。
    • 耳朵: 感受声音。
    • 舌头: 感受味道。
    • 鼻子: 感受气味。
    • 皮肤: 感受触觉。
  • 感觉传递: 刺激→感受器→神经→大脑→感觉。

三、学习行为的类型

3.1 习惯化

  • 对重复出现的无害刺激逐渐忽略。
  • 减少不必要的反应,节省能量。
  • 例如:城市里的鸟类对噪音的适应。

3.2 印刻

  • 在特定时期(关键期)形成的不可逆转的学习行为。
  • 例如:刚孵化的小鸭追随第一个看到的移动物体。

3.3 条件反射

  • 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 经典条件反射: 将无关刺激与固有刺激联系起来(巴甫洛夫的狗)。
    • 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过奖励或惩罚来改变行为(斯金纳箱)。

3.4 顿悟

  • 突然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
  • 涉及认知能力和推理。
  • 例如:黑猩猩利用工具获取食物。

3.5 模仿

  • 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个体的行为来学习。
  • 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
  • 例如:幼猴模仿母猴的觅食行为。

3.6 尝试与错误

  • 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 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四、社会行为

4.1 群体行为

  • 个体为了共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行为。
  • 优势:防御捕食者、寻找食物、育雏。
  • 劣势:资源竞争、疾病传播。
  • 例如:鱼群、蜂群、鸟群。

4.2 利他行为

  • 个体牺牲自身利益来帮助其他个体的行为。
  • 亲缘选择: 帮助亲属,提高基因传递的可能性。
  • 互惠利他: 帮助他人,期望得到回报。
  • 例如:工蜂牺牲自己保护蜂巢、父母照顾子女。

4.3 等级制度

  • 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地位差异。
  • 减少争斗,维护群体秩序。
  • 例如:鸡群中的啄食顺序、狼群中的首领。

4.4 通讯

  • 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行为。
  • 化学通讯: 释放信息素。
  • 视觉通讯: 姿势、颜色、图案。
  • 听觉通讯: 声音。
  • 触觉通讯: 触摸。
  • 例如:蜜蜂的舞蹈、鸟类的鸣叫。

五、运动行为

5.1 运动的类型

  • 奔跑: 快速移动。
  • 跳跃: 弹跳移动。
  • 飞行: 在空中移动。
  • 游泳: 在水中移动。
  • 爬行: 在地面或树木上移动。

5.2 运动的生物力学

  • 杠杆原理: 利用骨骼和肌肉产生力量。
  • 流线型: 减少运动阻力。
  • 重心: 影响平衡和稳定性。

5.3 运动的生理机制

  • 肌肉: 收缩产生力量。
    • 骨骼肌: 受神经控制,产生运动。
    • 平滑肌: 控制内脏器官。
    • 心肌: 构成心脏。
  • 骨骼: 支撑身体,提供运动支点。
  • 关节: 连接骨骼,允许运动。
  • 能量代谢: 提供运动所需能量。
    • 有氧呼吸: 需要氧气,产生大量能量。
    • 无氧呼吸: 不需要氧气,产生少量能量。

5.4 运动行为的适应性

  • 捕食策略: 快速奔跑追逐猎物、潜伏等待。
  • 逃避策略: 快速奔跑逃避捕食者、伪装隐蔽。
  • 迁徙: 长途飞行或游泳,寻找食物和繁殖地。

六、行为研究方法

6.1 观察法

  • 直接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的行为。
  • 记录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顺序等。

6.2 实验法

  • 控制实验条件,研究特定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 设置对照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差异。

6.3 模型法

  • 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模拟动物行为。
  • 分析模型的行为规律,推测动物的认知过程。

6.4 比较法

  • 比较不同物种的行为差异,研究行为的进化过程。
  • 分析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行为的适应性。

七、行为的进化

7.1 自然选择

  • 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行为会被保留下来。
  • 适应环境的行为逐渐进化。

7.2 性选择

  • 有利于求偶和繁殖的行为会被保留下来。
  • 复杂的求偶行为逐渐进化。

7.3 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

  • 新的行为可能由基因突变产生。
  • 遗传漂变会导致某些行为在群体中消失或固定。

7.4 文化传播

  • 某些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在群体中传播。
  • 文化传播可以加速行为的进化。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天文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