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思维导图
《茶艺思维导图》
1. 茶之源起
1.1. 茶树起源
- 1.1.1. 植物学分类:山茶科、山茶属
- 1.1.2. 起源地:中国西南地区(云贵川)
- 1.1.3. 主要品种:
- 1.1.3.1. 大叶种
- 1.1.3.2. 中叶种
- 1.1.3.3. 小叶种
1.2. 茶叶历史
- 1.2.1. 发现与利用:
- 1.2.1.1. 神农时代(药用)
- 1.2.1.2. 西周(祭祀)
- 1.2.2. 发展与传播:
- 1.2.2.1. 唐代(茶文化兴盛,陆羽《茶经》)
- 1.2.2.2. 宋代(点茶法,斗茶)
- 1.2.2.3. 明清(散茶兴起,工夫茶)
- 1.2.3. 世界传播:
- 1.2.3.1. 通过丝绸之路
- 1.2.3.2. 海上贸易(英国、印度等)
2. 茶叶分类
2.1. 六大茶类
- 2.1.1. 绿茶:
- 2.1.1.1. 特点:不发酵
- 2.1.1.2. 代表: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
- 2.1.2. 白茶:
- 2.1.2.1. 特点:轻微发酵
- 2.1.2.2. 代表: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 2.1.3. 黄茶:
- 2.1.3.1. 特点:闷黄
- 2.1.3.2. 代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 2.1.4. 青茶(乌龙茶):
- 2.1.4.1. 特点:半发酵
- 2.1.4.2. 代表: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
- 2.1.5. 红茶:
- 2.1.5.1. 特点:全发酵
- 2.1.5.2. 代表: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
- 2.1.6. 黑茶:
- 2.1.6.1. 特点:后发酵
- 2.1.6.2. 代表: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
2.2. 其他分类方式
- 2.2.1. 按季节: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 2.2.2. 按产地:不同产地,风味各异
- 2.2.3. 按加工工艺:炒青、烘青、晒青等
3. 茶艺流程
3.1. 准备阶段
- 3.1.1. 茶具选择:
- 3.1.1.1. 盖碗
- 3.1.1.2. 紫砂壶
- 3.1.1.3. 玻璃杯
- 3.1.1.4. 茶荷
- 3.1.1.5. 茶巾
- 3.1.1.6. 茶道六君子
- 3.1.2. 水的选择:
- 3.1.2.1. 纯净水
- 3.1.2.2. 山泉水
- 3.1.2.3. 注意水质硬度与矿物质含量
- 3.1.3. 备茶:根据茶叶种类选取合适的用量
3.2. 冲泡阶段
- 3.2.1. 温壶(润杯):提高茶具温度,去除异味
- 3.2.2. 投茶:将茶叶放入茶具中
- 3.2.3. 醒茶(润茶):用少量水浸润茶叶,唤醒茶叶的味道
- 3.2.4. 注水: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喜好控制水温和注水方式
- 3.2.5. 出汤: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喜好控制浸泡时间
- 3.2.6. 分茶:将茶汤均匀分到品茗杯中
3.3. 品饮阶段
- 3.3.1. 观色:观察茶汤颜色
- 3.3.2. 闻香:闻茶汤的香气
- 3.3.3. 品味:品尝茶汤的滋味
- 3.3.4. 赏叶底: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形态
4. 茶具
4.1. 材质
- 4.1.1. 陶瓷:
- 4.1.1.1. 优点:保温性好,造型多样
- 4.1.1.2. 种类:紫砂、白瓷、青瓷、黑瓷
- 4.1.2. 玻璃:
- 4.1.2.1. 优点:透明,便于观察茶汤颜色
- 4.1.2.2. 缺点:保温性较差
- 4.1.3. 金属:
- 4.1.3.1. 优点:耐用,导热快
- 4.1.3.2. 常见:银壶、铜壶
- 4.1.4. 竹木:
4.2. 功能
- 4.2.1. 泡茶:盖碗、茶壶
- 4.2.2. 分茶:公道杯
- 4.2.3. 品茶:品茗杯
- 4.2.4. 其他辅助工具:茶针、茶夹、茶匙
5. 水温控制
5.1. 不同茶类适宜水温
- 5.1.1. 绿茶:75-85℃
- 5.1.2. 白茶:80-90℃
- 5.1.3. 黄茶:80-85℃
- 5.1.4. 青茶:90-100℃
- 5.1.5. 红茶:90-100℃
- 5.1.6. 黑茶:100℃
5.2. 水温影响
- 5.2.1. 温度过高:破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影响口感
- 5.2.2. 温度过低:茶叶难以充分展开,香气滋味释放不足
6. 茶文化
6.1. 茶道精神
- 6.1.1. 和:和谐、平和
- 6.1.2. 敬:尊敬、尊重
- 6.1.3. 清:清静、清洁
- 6.1.4. 寂:寂静、安宁
6.2. 茶与生活
- 6.2.1. 修身养性
- 6.2.2. 待客之道
- 6.2.3. 艺术欣赏
7. 茶叶保存
7.1. 基本原则
- 7.1.1. 防潮
- 7.1.2. 避光
- 7.1.3. 密封
- 7.1.4. 避免异味
7.2. 保存方法
- 7.2.1. 干燥容器
- 7.2.2. 冷藏(适宜绿茶、白茶)
- 7.2.3. 避光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