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两万里思维导图
《海地两万里思维导图》
1. 故事梗概
1.1 探险缘起
- 1.1.1 海中怪兽袭击事件频发
- 1.1.2 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与调查
- 1.1.3 “林肯号”军舰出海追捕
1.2 意外落水
- 1.2.1 与“怪兽”遭遇,激烈战斗
- 1.2.2 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落水
- 1.2.3 被“怪兽”救起
1.3 “鹦鹉螺号”生活
- 1.3.1 发现“怪兽”实为潜艇“鹦鹉螺号”
- 1.3.2 尼摩船长及其神秘身份
- 1.3.3 开始海底两万里的探险旅程
1.4 海底探险经历
- 1.4.1 参观海底森林
- 1.4.2 经历沉船墓地
- 1.4.3 遭遇鲨鱼袭击
- 1.4.4 参与海底打猎
- 1.4.5 探索大西洋海底隧道
- 1.4.6 探访维哥湾古战场
- 1.4.7 遭遇章鱼群袭击
- 1.4.8 抵达南极冰封大陆
- 1.4.9 与土著人发生冲突
1.5 逃离
- 1.5.1 尼摩船长性格变化,更加孤僻
- 1.5.2 意识到长期被囚禁的危险
- 1.5.3 趁“鹦鹉螺号”遭遇漩涡时逃离
- 1.5.4 被挪威渔民救起
2. 主要人物
2.1 阿龙纳斯教授
- 2.1.1 著名博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
- 2.1.2 好奇心强,热爱科学
- 2.1.3 理性客观,但也充满冒险精神
- 2.1.4 忠实的叙述者
2.2 康塞尔
- 2.2.1 阿龙纳斯教授的忠实仆人
- 2.2.2 细心谨慎,知识渊博,尤其擅长分类
- 2.2.3 幽默风趣,善于观察
- 2.2.4 对教授忠心耿耿
2.3 尼德·兰
- 2.3.1 优秀的加拿大籍鱼叉手
- 2.3.2 勇敢强壮,性格粗犷
- 2.3.3 渴望自由,一心想回到陆地
- 2.3.4 实际行动者
2.4 尼摩船长
- 2.4.1 “鹦鹉螺号”的船长
- 2.4.2 博学多才,精通科学,厌恶人类社会
- 2.4.3 性格复杂,充满矛盾:
- 2.4.3.1 知识渊博但孤僻
- 2.4.3.2 慷慨善良但又充满复仇情绪
- 2.4.3.3 热爱自由却又自我囚禁
3. 重要场景/主题
3.1 “鹦鹉螺号”潜艇
- 3.1.1 科技奇迹,超越时代的设计
- 3.1.2 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 3.1.3 象征着尼摩船长的独立和对人类文明的抗拒
- 3.1.4 内部装饰豪华,充满艺术气息
3.2 海底世界
- 3.2.1 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和壮丽
- 3.2.2 海底森林、珊瑚礁、深海平原
- 3.2.3 各种海洋生物:鱼类、贝类、植物等
- 3.2.4 体现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3 维哥湾
- 3.3.1 沉船墓地,充满历史感
- 3.3.2 尼摩船长在此取回沉没的宝藏
- 3.3.3 揭示了尼摩船长财富的来源
3.4 南极
- 3.4.1 冰天雪地,极端的自然环境
- 3.4.2 体现了人类探索的极限
- 3.4.3 与土著人的冲突,反映了殖民主义问题
3.5 自由与囚禁
- 3.5.1 尼摩船长选择自我囚禁,追求精神自由
- 3.5.2 阿龙纳斯等人渴望回到陆地,追求肉体自由
- 3.5.3 两者对自由的理解不同
3.6 科学与伦理
4. 作品主题
4.1 探索与冒险
- 4.1.1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 4.1.2 挑战人类的极限
- 4.1.3 冒险精神的体现
4.2 科技与文明
- 4.2.1 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4.2.2 科技的伦理问题
- 4.2.3 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4.3 人性与社会
- 4.3.1 对人类社会弊端的批判
- 4.3.2 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展现
- 4.3.3 对理想社会的思考
4.4 反思殖民主义
5. 文学价值
5.1 科幻小说的先驱
5.2 浪漫主义色彩
5.3 知识性与趣味性
- 5.3.1 融合了海洋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知识
5.4 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