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氧气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氧气思维导图》

一、氧气的概念与性质

1.1 定义

  • 元素:组成地壳最多的元素之一。
    • 单质: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式 O₂。
    • 化合物:氧化物(如水 H₂O、二氧化碳 CO₂)等。

1.2 物理性质

  • 颜色:无色。
    • 气味:无味。
    • 状态:通常情况下为气体。
    • 密度:比空气略大。
    •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 液态和固态:低温下可变为淡蓝色液体和蓝色固体。

1.3 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

  • 1.3.1 支持燃烧
    • 定义:能够帮助可燃物燃烧的性质。
    • 现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火焰更明亮,燃烧更剧烈。
    • 应用:用于医疗急救(氧气瓶)、燃烧燃料等。
      • 1.3.2 与金属反应
    • 与铁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或加热。
      •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化学方程式:3Fe + 2O₂ 点燃/Δ Fe₃O₄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与镁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化学方程式:2Mg + O₂ 点燃 2MgO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与铜反应:
      • 反应条件:加热。
      • 反应现象:红色固体变黑。
      • 化学方程式:2Cu + O₂ Δ 2CuO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1.3.3 与非金属反应
    • 与碳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化学方程式:C + O₂ 点燃 CO₂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与硫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化学方程式:S + O₂ 点燃 SO₂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与磷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 化学方程式:4P + 5O₂ 点燃 2P₂O₅
      •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1.3.4 与化合物反应
    • 与甲烷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化学方程式:CH₄ + 2O₂ 点燃 CO₂ + 2H₂O
      •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 与酒精反应:
      • 反应条件:点燃。
      • 反应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化学方程式:C₂H₅OH + 3O₂ 点燃 2CO₂ + 3H₂O
      •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1.4 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 氧化反应: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
      • 铁生锈: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 防锈措施: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涂油漆、镀金属等。

二、氧气的制取

2.1 实验室制法

  • 2.1.1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₄ Δ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
    • 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
    • 实验步骤: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装入药品,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加热。
      •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 催化剂:MnO₂,但MnO₂并非催化剂,是生成物。
      • 2.1.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 反应原理:2KClO₃ MnO₂/Δ 2KCl + 3O₂↑
    • 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
    •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₂)。
    • 与高锰酸钾制氧气比较:反应速率快,生成的氧气量大。
      • 2.1.3 过氧化氢(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氧气
    • 反应原理: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
    • 实验装置:固液常温型。
    •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₂)。
    • 优点:操作简单、安全、无需加热、生成物无污染。

2.2 工业制法

  • 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在低温下将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剩下的主要是氧气。

2.3 收集方法

  • 2.3.1 向上排空气法
    • 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 2.3.2 排水法
    • 原理:氧气不易溶于水。
    • 优点: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
    • 验满方法: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则证明已满。

三、氧气的用途

3.1 支持燃烧

  • 燃料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
    • 工业生产:如炼钢、焊接等。

3.2 供给呼吸

  • 医疗急救: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高原反应等。
    • 水产养殖: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 潜水:潜水员使用氧气瓶。

3.3 其他用途

  • 化工生产:用于制造炸药、染料等。
    • 宇航事业:火箭推进剂。

四、注意事项

4.1 安全意识

  • 氧气是助燃剂,使用时应远离易燃物。
    • 制取氧气时,注意实验安全,防止爆炸。

4.2 气体检验

  •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3 催化剂的作用

  •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
    • 催化作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

五、练习与应用

5.1 习题练习

  • 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分析不同的制氧气方法的优缺点。
    • 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5.2 实际应用

  • 了解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关注环境污染,保护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十六课桥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