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的思维导图》
I. 电学 (Electricity)
A. 静电学 (Electrostatics)
-
电荷 (Electric Charge)
- 概念:物体所带的能够施加电场力的物理属性。
- 种类:正电荷 (+) 和负电荷 (-)
- 单位:库仑 (C)
- 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 元电荷:e = 1.602 x 10^-19 C (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
-
库仑定律 (Coulomb's Law)
- 内容: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公式:F = k (q1 q2) / r^2
- F:静电力 (N)
- k:静电力常量 (8.98755 x 10^9 N m^2/C^2)
- q1, q2:电荷量 (C)
- r:距离 (m)
-
电场 (Electric Field)
- 概念:电荷周围存在的能够施加电场力的特殊空间。
- 电场强度 (E):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定义: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 公式:E = F / q
- 单位:N/C 或 V/m
- 电场线 (Electric Field Lines):形象描述电场的曲线。
- 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
-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 电场线不相交。
- 几种典型的电场:
- 点电荷电场:E = k * q / r^2
- 均匀电场: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
-
电势 (Electric Potential) 和 电势差 (Potential Difference)
- 电势 (Φ):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电势高低的物理量。
- 电势差 (ΔV):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之差。
- 公式:ΔV = Wab / q (Wab为电场力将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
- 单位:伏特 (V)
- 等势面:电势相等的面。
-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
-
电容 (Capacitance)
- 概念: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
- 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比值。
- 公式:C = Q / U
- C:电容 (F)
- Q:电荷量 (C)
- U:电压 (V)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C = ε0 εr A / d
- ε0:真空介电常数 (8.854 x 10^-12 F/m)
- εr:相对介电常数
- A:极板面积 (m^2)
- d:极板间距离 (m)
-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 串联:1/C总 = 1/C1 + 1/C2 + ... + 1/Cn
- 并联:C总 = C1 + C2 + ... + Cn
B. 电路 (Electric Circuits)
-
电流 (Electric Current)
- 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公式:I = Q / t
- I:电流 (A)
- Q:电荷量 (C)
- t:时间 (s)
-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 电流的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
电压 (Voltage)
- 概念:产生电流的原因,是驱动电荷定向移动的电场力。
- 定义:单位电荷在电场中因电势不同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差异。
- 单位:伏特 (V)
-
电阻 (Resistance)
-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 公式:R = U / I
- R:电阻 (Ω)
- U:电压 (V)
- I:电流 (A)
- 电阻定律:R = ρ * L / A
- ρ:电阻率 (Ω·m)
- L:长度 (m)
- A:横截面积 (m^2)
-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串联:R总 = R1 + R2 + ... + Rn
- 并联:1/R总 = 1/R1 + 1/R2 + ... + 1/Rn
-
欧姆定律 (Ohm's Law)
-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公式:U = IR
-
电功率 (Electric Power)
- 概念: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 公式:P = UI = I^2R = U^2/R
- P:电功率 (W)
- U:电压 (V)
- I:电流 (A)
- R:电阻 (Ω)
-
焦耳定律 (Joule's Law)
-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 公式:Q = I^2Rt
C. 电磁感应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磁场 (Magnetic Field)
- 概念: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能够施加磁力的特殊空间。
- 磁感应强度 (B):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单位:特斯拉 (T)
-
磁通量 (Magnetic Flux)
- 概念: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的量度。
- 公式:Φ = B A cosθ
- Φ:磁通量 (Wb)
- B:磁感应强度 (T)
- A:面积 (m^2)
- θ:磁场方向与面积法线方向的夹角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公式:ε = -n * ΔΦ / Δt
- ε:感应电动势 (V)
- n:线圈匝数
- ΔΦ:磁通量变化量 (Wb)
- Δt:时间变化量 (s)
-
楞次定律 (Lenz's Law)
-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意义: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
自感 (Self-Inductance) 和 互感 (Mutual Inductance)
- 自感:由于导体自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 互感:由于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而在另一个电路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II. 磁学 (Magnetism)
A. 磁场的基本性质
-
磁极 (Magnetic Poles)
- 种类:N极 (北极) 和 S极 (南极)
-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
磁感线 (Magnetic Field Lines)
- 描述磁场的曲线。
- 在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
- 在磁体内部,从S极指向N极。
-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度的大小。
- 磁感线不相交。
B.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洛伦兹力 (Lorentz Force)
- 定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公式:F = qvBsinθ
- F:洛伦兹力 (N)
- q:电荷量 (C)
- v:电荷速度 (m/s)
- B:磁感应强度 (T)
- θ: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 洛伦兹力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
-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 速度与磁场方向平行: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匀速圆周运动。
-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 mv^2/r
- 轨道半径:r = mv / qB
- 周期:T = 2πm / qB
C.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 安培力 (Ampere Force)
- 定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 公式:F = BILsinθ
- F:安培力 (N)
- B:磁感应强度 (T)
- I:电流 (A)
- L:导线长度 (m)
- θ: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 安培力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
D. 磁性材料
-
顺磁性物质
- 在外磁场中会被微弱磁化,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同。
-
抗磁性物质
- 在外磁场中会被微弱磁化,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
-
铁磁性物质
- 在外磁场中会被强烈磁化,具有磁滞现象。
- 可以被用来制造永磁体。
III. 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Waves)
A.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
电磁波的产生
- 加速运动的电荷产生电磁波。
- 振荡电路产生电磁波。
-
电磁波的传播
-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光速 c = 2.99792458 x 10^8 m/s。
-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电磁波的性质
- 电磁波是横波。
- 电磁波具有能量。
- 电磁波可以发生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B. 电磁波谱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无线电波
- 微波
- 红外线
- 可见光
- 紫外线
- X射线
- γ射线
C. 电磁波的应用
- 通信
- 医疗
- 工业
- 军事
This mind map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encompassing key concepts, laws, and application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llows for easy nav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