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政治思维导图

《初二下政治思维导图》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普遍性

  • 概念: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 表现:
    • 内部联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外部联系: 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 普遍性: 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 意义:
    • 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前提。
    •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方法论:
    • 坚持整体性: 把握事物的整体,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 注意部分: 关注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整体: 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部分: 是整体的组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 关系: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系统优化方法:
    • 目标导向: 明确目标,确定优化的方向。
    • 结构优化: 调整系统内部结构,使各要素发挥最佳作用。
    • 功能优化: 提升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其更有效率。
  • 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个人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承担社会责任。

3.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发展的状态: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发展的根源: 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矛盾的普遍性

  • 概念: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表现: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 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

2.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 一分为二看问题: 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
  • 全面地看问题: 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要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
  • 发展地看问题: 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发展。
  •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会相互转化。

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 创新的重要性:
    • 理论创新: 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制度创新: 为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 科技创新: 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文化创新: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创新的内容:
    • 理论创新
    • 制度创新
    • 科技创新
    • 文化创新
  • 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 创新的要求:
    •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 要善于学习,博采众长。

三、正确认识自己

1. 认识自我的途径

  • 自我观察: 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 他人评价: 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 社会比较: 在社会比较中了解自己的位置。
  •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

2. 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 悦纳自我: 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自卑,不自负。
  • 发展自我:
    • 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 树立目标: 制定明确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 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

3.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 独立性: 渴望独立,不希望被束缚。
  • 自我意识: 关注自我形象,重视自我评价。
  • 情感体验: 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
  • 认知能力: 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 交往需求: 渴望友谊,重视同伴关系。

4. 与青春期相伴

  • 正确认识青春期: 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 积极面对青春期: 保持乐观心态,正确处理青春期遇到的问题。
  • 健康度过青春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护身心健康。
  • 学会自我调节: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帮助。

四、交往的智慧

1. 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 有利于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
  • 有利于学习和工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合作,提高效率。
  • 有利于社会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增进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2.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真诚待人: 以诚相待,不虚伪,不欺骗。
  •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选择。
  • 理解他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
  • 宽容他人: 宽容他人的缺点,包容他人的错误。
  • 乐于助人: 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 善于沟通: 积极沟通,有效表达,认真倾听。

3. 友谊的真谛

  • 真诚: 以真心相待,不虚情假意。
  • 信任: 相互信任,互相信赖。
  • 理解: 相互理解,互相支持。
  • 宽容: 相互宽容,互相包容。
  • 帮助: 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 责任: 对友谊负责,维护友谊。

4. 正确处理冲突

  • 避免冲突: 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 冷静处理: 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
  •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对方的立场。
  • 寻求妥协: 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寻求帮助: 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冲突,可以寻求老师、家长或朋友的帮助。

五、学会依法自护

1. 为什么要依法自护

  • 法律的保护: 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武器。
  • 维护自身权益: 依法自护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 预防违法犯罪: 依法自护能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 构建和谐社会: 依法自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2. 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 家庭保护: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
  • 学校保护: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 社会保护: 社会各界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司法保护: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 如何依法自护

  • 学习法律知识: 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
  • 增强法治意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识别危险,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 正确运用法律武器: 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4. 预防违法犯罪

  • 远离不良诱惑: 远离不良场所,远离不良朋友。
  •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警惕,防止被骗、被盗、被抢。
  • 学会拒绝: 拒绝不良诱惑,拒绝违法犯罪活动。
  • 及时报警: 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警。

六、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1. 责任的含义

  • 责任: 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当做的事情。
  • 责任的来源: 法律规定,道德要求,社会期望,个人选择。
  • 责任的种类: 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个人责任。

2. 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 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 个人成长的需要: 承担责任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 法律的规定: 法律规定公民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 道德的约束: 道德要求公民承担社会责任。

3. 如何承担责任

  •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 尽心尽力: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 勇于担当: 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承担责任。
  • 认真履行职责: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
  • 服务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4. 服务社会的方式

  • 志愿服务: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帮助。
  • 公益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 创新创业: 通过创新创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 关注社会问题: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提出建议。
  • 宣传正能量: 宣传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现在完成时态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