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东南亚的思维导图
《地理东南亚的思维导图》
一、位置与范围
1.1 地理位置
- 1.1.1 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 1.1.2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 1.1.3 连接东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的重要枢纽
- 1.1.4 马六甲海峡扼守重要航运通道
1.2 范围构成
- 1.2.1 中南半岛
- 1.2.1.1 越南
- 1.2.1.2 老挝
- 1.2.1.3 柬埔寨
- 1.2.1.4 泰国
- 1.2.1.5 缅甸
- 1.2.1.6 马来西亚半岛部分
- 1.2.2.1 印度尼西亚
- 1.2.2.2 马来西亚(沙巴、沙捞越)
- 1.2.2.3 新加坡
- 1.2.2.4 菲律宾
- 1.2.2.5 文莱
- 1.2.2.6 东帝汶
二、自然环境
2.1 地形地貌
- 2.1.1 中南半岛
- 2.1.1.1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2.1.1.2 大河冲积平原,人口集中区(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 2.1.2.1 多火山、地震
- 2.1.2.2 地势崎岖
- 2.1.2.3 沿海平原狭窄
2.2 气候
- 2.2.1 热带季风气候
- 2.2.1.1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
- 2.2.1.2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2.2.1.3 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
- 2.2.2.1 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 2.2.2.2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均匀
- 2.2.2.3 湿度大,植被茂盛
2.3 水文
- 2.3.1 河流众多,流量大
- 2.3.2 主要河流: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
- 2.3.3 水能资源丰富
2.4 自然资源
- 2.4.1 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锡、钨、橡胶、木材
- 2.4.2 森林资源:热带雨林广布
- 2.4.3 水产资源:海洋渔业发达
三、人口与社会
3.1 人口
- 3.1.1 人口数量较多,增长速度较快
- 3.1.2 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平原和河谷地区
- 3.1.3 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迅速
3.2 民族与宗教
- 3.2.1 民族构成复杂,多元文化并存
- 3.2.2 主要民族:马来人、华人、泰族、越南人、印度尼西亚人
- 3.2.3 宗教多样,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
- 3.2.4 宗教文化对社会生活影响深刻
3.3 语言
四、经济发展
4.1 农业
- 4.1.1 主要农产品:稻米、橡胶、棕榈油、热带水果、咖啡、可可
- 4.1.2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产量高
- 4.1.3 橡胶、棕榈油等经济作物出口量大
4.2 工业
- 4.2.1 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
- 4.2.2 制造业是重要支柱,出口导向型经济
- 4.2.3 主要工业部门:电子、纺织、服装、汽车、石油化工
4.3 服务业
4.4 贸易
- 4.4.1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 4.4.2 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日本、美国、欧盟
- 4.4.3 出口产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橡胶、棕榈油、矿产品
4.5 发展特点
- 4.5.1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 4.5.2 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挑战
- 4.5.3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如东盟(ASEAN)
五、区域合作与地缘政治
5.1 东盟(ASEAN)
- 5.1.1 东南亚国家联盟,区域合作组织
- 5.1.2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
- 5.1.3 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5.2 地缘政治
- 5.2.1 地处战略要地,地缘政治地位重要
- 5.2.2 受大国影响较大,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 5.2.3 南海问题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利益
六、可持续发展
6.1 环境问题
- 6.1.1 森林砍伐,生态环境破坏
- 6.1.2 城市污染,水资源短缺
- 6.1.3 生物多样性丧失
6.2 社会问题
- 6.2.1 贫富差距扩大
- 6.2.2 劳工权益保护不足
- 6.2.3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6.3 可持续发展
- 6.3.1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 6.3.2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6.3.3 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