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东南亚思维导图

核心位置: 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大陆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经纬度: 大致位于北纬28°至南纬11°,东经92°至东经141°之间,赤道横贯中部。
中南半岛国家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西部)
马来群岛国家 (Maritime Southeast Asia):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东部)
组成国家: 共11国,包括:
面积: 陆地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
二级分支:地理位置与范围 (Geographical Location & Scope)
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高峻,山脉(如阿拉干山脉、他念他翁山脉、长山山脉)自北向南延伸,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穿行其间,形成多个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海岸线: 相对平直,多红树林海岸。
中南半岛:
地形特点: 世界最大的群岛,岛屿众多(超过2万个),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岛屿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吕宋岛等。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海岸线: 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
马来群岛:
二级分支:分区特征 (Sub-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交通要道: 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重要国际航运通道,是连接东西方海洋交通的咽喉。
地缘政治: 大国(如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利益交汇区,地缘战略地位突出。
二级分支:战略重要性 (Strategic Importance)
一级分支:区域概况 (Regional Overview)
总体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及沿海地区。
山脉: 大陆部分山脉多为喜马拉雅山脉东延部分,呈弧形或南北走向;群岛部分山脉多为新生代褶皱山脉,火山活动频繁。
平原与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是主要农业区和人口聚居区。爪哇岛等火山灰土覆盖区域土地肥沃。
海岸地貌: 类型多样,包括沙岸、岩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等。
二级分支:地形地貌 (Topography)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全年高温多雨,年温差小。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分明显旱雨两季。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西南季风带来降水,冬季东北季风相对干燥)。
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 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大多在25℃以上。
降水: 普遍丰富,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超过30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季风气候区的特点。
特殊天气: 易受台风(飓风)侵袭,尤其在夏秋季节影响菲律宾、越南等国沿海地区。
二级分支:气候特征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中南半岛: 湄公河(流经多国,下游形成广阔三角洲)、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红河。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国或青藏高原,水量丰富,富水力资源,也是重要的灌溉水源和交通航道。
马来群岛: 河流相对短小、流急,但数量众多,对局部地区影响大。
主要河流:
湖泊: 洞里萨湖(柬埔寨),东南亚最大淡水湖,水位季节变化巨大,对湄公河起天然调节作用。
海洋: 邻近南海、安达曼海、爪哇海、苏禄海、西里伯斯海等,海洋资源丰富。
二级分支:水文水系 (Hydrology & River Systems)
: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是世界主要锡矿生产国(“锡带”)。
石油与天然气: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储量丰富。
其他: 镍(印尼、菲律宾)、铜(印尼、菲律宾)、铬、铝土矿、宝石(缅甸)等。
矿产资源:
森林: 拥有广阔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高,是重要的木材(柚木、檀香木等)、药材和物种基因库。但面临严重的砍伐和破坏。
渔业: 海岸线漫长,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淡水渔业在内陆河流湖泊区域也很重要。
生物资源:
水资源与水力资源: 河流众多,降水丰沛,水资源总量大,水力蕴藏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一。
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咖啡、可可、胡椒、金鸡纳等是重要的农业出口产品。
二级分支: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地质灾害: 地处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尤其印尼、菲律宾)。海啸风险高。
气象灾害: 台风、强降水引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部分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易发生干旱。
二级分支:自然灾害 (Natural Hazards)
一级分支:自然地理特征 (Physical Geography Features)
人口总量与分布: 人口稠密,总量超过6.5亿。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大河三角洲及爪哇岛等火山肥沃区。内陆山区和茂密雨林区人口稀疏。
人口增长: 增长率较高,多数国家处于人口红利期,但也面临老龄化挑战(如新加坡、泰国)。
民族构成: 民族成分极为复杂,是世界上民族最多元的地区之一。主体民族包括京族(越南)、泰族(泰国)、缅族(缅甸)、高棉族(柬埔寨)、老族(老挝)、马来族(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爪哇族(印尼)、他加禄族(菲律宾)等。存在大量少数民族和跨界民族。
华人华侨: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对当地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
二级分支:人口与民族 (Population & Ethnicity)
佛教: 中南半岛国家(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部分地区)以上座部佛教为主。
伊斯兰教: 马来群岛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是主要信仰,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督教: 菲律宾以天主教为主(受西班牙殖民影响),东帝汶也以天主教为主。越南、印尼等地也有 sizable 基督徒群体。
印度教: 主要在印尼巴厘岛等地。
其他: 泛灵论、民间信仰、儒教(受华人文化影响)等亦有分布。
宗教信仰: 多元宗教并存:
语言文字: 语言体系复杂,分属南亚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各国均有官方语言,同时存在大量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前殖民宗主国语言(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在部分国家仍有通用。
历史文化影响: 历史上深受印度文化(“印度化”)和中华文化(“汉化”)影响,近代又经历西方殖民统治,形成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面貌。
二级分支:文化多样性 (Cultural Diversity)
经济结构: 差异显著。新加坡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文莱依靠油气资源富裕。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较快(部分为“亚洲四小虎”成员或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老挝、柬埔寨、缅甸、东帝汶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
农业: 地位重要,尤其是粮食作物(水稻是主食)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集约化水稻种植(爪哇岛)、种植园经济(橡胶、油棕)是特色。
工业: 资源加工(矿产、农林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电子装配)、重化工业(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新加坡、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等。
旅游业: 凭借丰富的自然风光(海滩、雨林、火山)和人文景观(古迹、宗教场所、民族风情)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区域合作: 东盟 (ASEAN) 是最重要的区域性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 (A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等推动区域经济整合。
二级分支: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一级分支:人文地理特征 (Human Geography Features)
区域内部关系: 存在历史遗留的边界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东盟框架下的合作与协调是主旋律。
外部大国影响: 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在此区域存在战略竞争与合作。南海问题是地区焦点。
海上安全: 马六甲海峡等战略通道的安全、打击海盗、维护航行自由是重要议题。
二级分支:地缘政治格局 (Geopolitical Landscape)
环境问题: 森林砍伐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跨境烟霾)、水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社会经济问题: 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贫困问题、城市化过快带来的基础设施压力与社会问题、部分地区的治理能力和腐败问题。
政治安全问题: 领土主权争端(特别是南海)、国内政治不稳定、民族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威胁、跨国犯罪(毒品、人口贩卖)。
资源管理: 如何可持续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公共卫生: 热带传染病防治、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二级分支:面临的主要挑战 (Major Challenges)
一级分支:地缘政治与挑战 (Geopolitics & Challenges)
《地理东南亚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