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五年级上册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五年级上册》
一、 平行四边形
1. 定义:
2. 特性:
3. 面积计算:
- 公式:S = 底 × 高 (S = ah)
- 底:平行四边形任意一边。
- 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
- 注意:底和高必须对应。
4. 变形:
- 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 与长方形关系: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改变。
5. 重要定理:
二、 三角形
1. 定义:
2. 分类:
- 按角分: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 特性:两个锐角互余。
- 勾股定理(六年级学习):a² + b² = c² (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3. 特性:
4. 面积计算:
- 公式:S = 底 × 高 ÷ 2 (S = ah/2)
- 底:三角形任意一边。
- 高:从三角形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
- 注意:底和高必须对应。
5. 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6. 重要线段:
- 高: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 中线:连接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 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一个角的线段。
三、 梯形
1. 定义:
2. 组成:
- 上底:较短的平行边。
- 下底:较长的平行边。
- 高:上下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 腰:不平行的两边。
3. 分类:
4. 面积计算:
- 公式:S = (上底 + 下底) × 高 ÷ 2 (S = (a + b)h/2)
- 上底:梯形较短的平行边。
- 下底:梯形较长的平行边。
- 高:上下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5. 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6. 特殊梯形:
四、 组合图形
1. 定义:
2. 面积计算:
- 分割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分别计算面积,再相加。
- 添补法:将组合图形添补成一个基本图形,计算整体面积,再减去添补部分的面积。
- 注意:灵活选择分割或添补的方法,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3. 周长计算:
4. 技巧:
五、 不规则图形
1. 定义:
2. 面积估算:
- 数方格法:将不规则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数出完整方格的个数和不完整方格的个数,估算总面积。
- 近似图形法:将不规则图形近似看作规则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估算。
3. 注意:
六、 旋转
1. 定义:
2. 要素:
- 旋转中心:固定的点。
- 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 旋转角度:旋转的度数。
3. 特性:
-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 应用:
七、 轴对称图形
1. 定义:
-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
3. 特性:
- 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 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5. 注意:
八、 图形的运动
1. 平移:
2. 旋转:
3. 轴对称(也称为翻折、镜像):
- 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得到对称的图形,大小和形状不变。
4. 综合运用:
-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图形问题,例如图案设计、图形变换等。
九、 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1. 比例尺: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种类: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 方向:
3. 步骤:
- 确定比例尺。
- 确定方向。
- 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
- 在图纸上绘制图形。
4.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