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思维导图
《核素思维导图》
一、核心概念
1.1 核素定义
- 定义: 具有特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的原子种类。
- 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
- 同中子异位素: 具有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的核素。
- 同量异位素: 具有相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不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核素。
- 同核异能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但具有不同能量状态的核素(处于激发态的核素)。
1.2 核素表示法
- 符号表示: AZX
- A: 质量数 (质子数 + 中子数)
- Z: 原子序数 (质子数)
- X: 元素符号
- 命名法: 元素名称-质量数 (例如,碳-14)
1.3 核素稳定性和放射性
- 稳定核素: 原子核稳定的核素,不会自发衰变。
- 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不稳定的核素,会自发进行衰变。
- 稳定性判据:
- 中子/质子比 (N/Z): 轻核稳定核素N/Z ≈ 1,重核稳定核素N/Z > 1。
- 幻数: 质子数或中子数为 2, 8, 20, 28, 50, 82, 126 时原子核较为稳定。
- 偶-偶规则: 偶数质子数和偶数中子数的核素比奇-奇核素更稳定。
二、核衰变
2.1 衰变类型
- α衰变: 释放α粒子 (42He 核)
- β-衰变: 中子转变为质子,释放β-粒子 (电子) 和反中微子。
- 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增加1。
- 常见于中子数过多的核素。
- β+衰变: 质子转变为中子,释放β+粒子 (正电子) 和中微子。
- 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 常见于质子数过多的核素。
- 电子俘获 (EC): 原子核俘获轨道电子,质子转变为中子,释放中微子。
- γ衰变: 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释放γ射线 (高能光子)。
-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不变。
- 通常发生在α或β衰变之后。
- 自发裂变: 重核自发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并释放中子。
2.2 衰变规律
- 衰变方程: 描述核衰变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 衰变常数 (λ):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概率。
- 半衰期 (T1/2): 核素原子核数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 平均寿命 (τ): 原子核的平均存活时间。
- 活度 (A): 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量。
- A = λN,N为原子核的数量。
- 单位:贝克勒尔 (Bq) = 1次衰变/秒
- 旧单位:居里 (Ci) = 3.7 × 1010 Bq
2.3 衰变系
- 定义: 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从一个母核开始,经过多次衰变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子核。
- 常见衰变系: 铀系、钍系、锕系、 neptunium 系
三、核反应
3.1 核反应类型
- 散射反应: 入射粒子与靶核相互作用后,粒子种类不变,能量和方向改变。
- 弹性散射: 动能守恒。
- 非弹性散射: 动能不守恒,靶核被激发。
- 俘获反应: 入射粒子被靶核吸收,形成复合核,复合核衰变释放粒子或γ射线。
- 剥离反应: 入射粒子与靶核相互作用,入射粒子的一部分被剥离,剩余部分与靶核结合。
- 裂变反应: 重核吸收中子或其他粒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
- 聚变反应: 轻核结合成较重的核。
3.2 核反应方程
- 书写格式: a + X → Y + b 或 X(a,b)Y
- a: 入射粒子
- X: 靶核
- Y: 产物核
- b: 出射粒子
- 守恒定律:
3.3 核反应能量
- Q值: 核反应前后静止质量的变化所对应的能量。
- 阈能: 使吸能反应发生的入射粒子所需的最小动能。
四、核素的应用
4.1 医疗领域
- 放射性示踪: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或生物分子,跟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 放射性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杀死癌细胞。
- 外部放射治疗(远距离治疗)
- 内部放射治疗(近距离治疗)
- 医学影像: 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诊断。
- 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4.2 工业领域
- 放射性测厚: 利用射线穿透物质的衰减程度测量物质厚度。
- 放射性探伤: 利用射线检测金属材料内部的缺陷。
- 放射性示踪: 用于工业过程的优化和控制。
- 放射性辐照: 用于食品保鲜、医疗器械消毒等。
4.3 环境领域
- 放射性示踪: 用于研究水循环、污染物扩散等。
- 放射性定年: 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测定地质样品、考古文物的年代。
4.4 农业领域
- 放射性诱变育种: 利用射线诱导植物产生突变,选育优良品种。
- 放射性辐照: 用于种子消毒、粮食保鲜等。
五、安全防护
5.1 辐射类型与危害
- α射线: 穿透能力弱,外照射危害小,内照射危害大。
- β射线: 穿透能力较强,外照射和内照射都有危害。
- γ射线: 穿透能力很强,外照射危害大。
- 中子: 穿透能力强,具有感生放射性。
5.2 防护措施
- 时间防护: 减少暴露时间。
- 距离防护: 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 屏蔽防护: 利用屏蔽材料吸收辐射。
- α射线:纸张、皮肤
- β射线:铝板、有机玻璃
- γ射线:铅、混凝土
- 中子:水、石蜡、混凝土
5.3 剂量限值
- 国家规定对不同人群的年有效剂量限值。
- 职业照射人员、公众等有不同的限值要求。
5.4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