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作业设计的框架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作业设计的框架图》

一、框架总览: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作业设计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模型

  • 塔尖:核心素养落地

    • 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 评价标准:作业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四大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是否能体现学生的能力提升。
  • 塔身:作业设计维度(自下而上递进)

    • 基础知识巩固层: 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 维度:字词积累、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文本理解(字面意义)。
      • 作业类型:听写、填空、选择、背诵、默写、课后练习复习、简单解释词语含义、概括段落大意。
      • 设计原则:精准定位知识点,避免重复机械训练,关注易错点,设计趣味性练习。
      • 核心素养关联: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层面)。
    • 能力提升拓展层: 提升运用能力,培养思辨能力。
      • 维度:阅读理解(深层意义)、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综合实践。
      • 作业类型:
        • 阅读理解:段落分析、主旨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分析、修辞手法赏析、文本结构分析、联系实际谈感受、比较阅读、续写/改编故事。
        • 写作表达: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片段写作、主题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书信、通知、计划等)。
        • 口语交际:小组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访谈。
        •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手抄报、课本剧改编。
      • 设计原则:情境化设计,注重思维训练,鼓励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
      • 核心素养关联: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层面)、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
    • 深度探究创新层: 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文化意识。
      • 维度:跨学科学习、深度文本解读、文化传承、创意写作、问题解决。
      • 作业类型:
        •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等学科,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元素,撰写小论文或报告。
        • 深度文本解读: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挖掘文本的社会价值、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提出独特的见解。
        • 文化传承:研究传统文化,如诗词、戏曲、节日、民俗等,制作PPT、海报,进行讲解和表演,撰写研究报告。
        • 创意写作:剧本创作、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童话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和思考。
        • 问题解决: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或建议书。
      • 设计原则:强调自主学习,鼓励独立思考,注重实践操作,提供展示平台,鼓励批判性思维。
      • 核心素养关联:思维发展与提升(高阶)、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文化传承与理解。
  • 塔基: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

    • 原则:
      • 目标导向性: 作业目标明确,与教学目标一致,指向核心素养发展。
      • 适切性: 作业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挑战性。
      • 情境性: 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学生兴趣相结合,创设真实情境。
      • 开放性: 作业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多元思考,个性化表达。
      • 层次性: 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差异化辅导。
      • 可评价性: 作业评价标准明确,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反馈。
    • 策略:
      • 设计梯度作业: 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 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 构建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 注重评价反馈: 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 创设评价方式: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

二、作业设计流程:PDCA循环

  1. Plan(计划):
    • 明确作业目标:基于教学目标,确定作业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
    • 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
    • 选择作业类型:根据作业目标和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
    • 设计作业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体现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 制定评价标准:明确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
  2. Do(执行):
    • 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和提交方式。
    • 指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观察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
  3. Check(检查):
    • 批改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记录学生的错误和亮点。
    • 分析作业情况:分析作业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反思作业设计:反思作业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作业设计提供依据。
  4. Act(改进):
    • 反馈作业:及时反馈作业结果,指出学生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调整作业设计:根据作业情况和反馈结果,调整作业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 再次实施:将改进后的作业设计再次实施,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案例分析

  • 以《故乡》为例:

    • 基础知识巩固层: 听写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概括故乡的景物描写。
    • 能力提升拓展层: 分析闰土的形象变化,探讨“我”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联系自身经历谈感受。
    • 深度探究创新层: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故乡》的社会意义,思考如何建设美好的新故乡。
    • 作业形式: 可以采用阅读笔记、小组讨论、主题写作等形式。

四、总结

本框架图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作业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语文作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框架图只是一个参考,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语文作业。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24小时计时法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