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画思维导图
《格列佛游记》思维导图
I. 中心主题:格列佛游记
A.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1. 背景:英国讽刺作家、牧师、政治评论家
2. 写作目的:讽刺英国社会、政治及人类的各种弱点
3. 作品风格:讽刺、幽默、想象力丰富
B. 核心内容:格列佛的四次航海冒险
1. 冒险地点:四个虚构的国度
2. 主题:通过不同国度的社会形态,反思人类社会的弊端
3. 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叙述,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
II. 第一次航行:利立浦特(小人国)
A. 地理环境:海岸、平原、城市
B. 人物特点:
1. 身高:身高六英寸(约15厘米)
2. 性格:自大、虚伪、争权夺利
3. 社会制度:
a. 选拔方式:绳技(跳绳比赛)和高跟鞋高度
b. 政治斗争:高跟鞋党和低跟鞋党的争斗
c. 宗教纷争:鸡蛋先敲哪端引发的战争
C. 格列佛的角色:
1. 巨人:巨大的身躯给小人国带来恐惧和敬畏
2. 工具:被小人国利用,帮助他们对抗敌国布莱夫斯库
3. 威胁:逐渐受到小人国的猜忌和排斥,最终被迫逃离
D. 讽刺主题:
1. 政治腐败:通过荒谬的选拔方式和政治斗争,讽刺英国的政治腐败
2. 宗教纷争:通过鸡蛋先敲哪端引发的战争,讽刺宗教纷争的荒谬性
3. 人类的渺小:通过小人国的视角,反思人类的自大和无知
III. 第二次航行: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
A. 地理环境:农田、山脉、首都罗布鲁布德
B. 人物特点:
1. 身高:身高七十二英尺(约22米)
2. 性格:正直、善良、务实
3. 社会制度:
a. 重视农业:国家以农业为本,崇尚自然
b. 反对战争:国王认为战争是愚蠢和野蛮的行为
c. 政治制度:较为简单,国王重视臣民的福祉
C. 格列佛的角色:
1. 玩物:被大人国国王当作玩物,受到好奇的观察和研究
2. 知识传播者: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科技发展
3. 渺小:深感人类的渺小和脆弱
D. 讽刺主题:
1. 人类的虚荣:通过大人国的视角,揭示人类的虚荣和自大
2. 战争的残酷:通过大人国的反应,批判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
3. 科技的滥用:通过格列佛对英国科技的介绍,引发对科技滥用的担忧
IV. 第三次航行:勒普他(飞岛国)、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拉勃多勃、日本)
A. 勒普他(飞岛国):
1. 人物特点:痴迷于数学和音乐,生活脱离实际
2. 社会制度:依靠飞岛控制地面,压榨地面居民
3. 讽刺主题:讽刺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和统治者的专制统治
B. 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
1. 科学院:研究各种荒谬的项目,浪费资源
2. 讽刺主题:讽刺空想主义和不切实际的研究
C. 格拉勃多勃:
1. 巫师岛:可以召唤历史人物的灵魂
2. 讽刺主题:通过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揭示历史的真相和人类的弱点
D. 拉格奈格:
1. 不死人:拥有永生的能力,但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2. 讽刺主题:讽刺人类对永生的追求,以及永生的负面影响
V. 第四次航行:慧骃国(马国)
A. 人物特点:
1. 慧骃(马):理性和智慧的象征,统治国家
2. 野胡(人形动物):代表人类的丑陋和野蛮
B. 格列佛的角色:
1. 野胡:被慧骃视为野胡,受到歧视和研究
2. 学习者:学习慧骃的语言和文化,逐渐认同慧骃的生活方式
3. 反思者:通过与慧骃的交流,深刻反思人类的本质
C. 讽刺主题:
1. 人类的野蛮:通过野胡的形象,揭示人类的野蛮和丑陋
2. 理性的重要性:通过慧骃的统治,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3. 对人类社会的失望:格列佛最终选择与马为伍,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失望
VI. 作品意义
A. 深刻的讽刺:通过四个虚构国度的故事,对英国社会、政治及人类的各种弱点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B. 人性反思: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思,思考人类的本质和价值
C. 文学价值: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