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函数板块思维导图

《高一上函数板块思维导图》

I. 函数概念与表示

  • 1.1 集合
    • 定义: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的全体。
    • 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韦恩图)。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 (⊆),真子集 (⊂),相等 (=)。
    •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全集 (U):研究范围内所有元素的集合。
    • 集合运算:
      • 并集 (A∪B):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交集 (A∩B):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补集 (CUA):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 运算性质:A∪∅ = A, A∩∅ = ∅, A∪A = A, A∩A = A, CU(CUA) = A, A∪CUA = U, A∩CUA = ∅。
  • 1.2 函数
    • 定义:设A, 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 构成要素:定义域 (A),值域 (f(A) ⊆ B),对应关系 (f)。
    •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值域:函数值的集合。
    • 对应关系:将定义域中的元素映射到值域中的规则。
    • 表示方法:解析式法 (f(x) = ...),图像法,列表法。
  • 1.3 函数的图像
    • 定义:以自变量x为横坐标,函数值f(x)为纵坐标的点(x, f(x))组成的集合。
    • 图像的意义: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性质。
    • 作图方法:描点法,图像变换法。
    • 图像变换:
      • 平移变换: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y = f(x) → y = f(x ± a) ± b
      • 伸缩变换: y = f(ax), y = Af(x)
      • 对称变换:关于x轴对称 y = -f(x),关于y轴对称 y = f(-x),关于原点对称 y = -f(-x)。
    • 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解析式的函数。

II. 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2.1 指数函数
    • 定义:函数 y = ax (a > 0, a ≠ 1)。
    • 图像:a > 1时,单调递增;0 < a < 1时,单调递减。恒过点 (0, 1)。
    • 性质:
      • 定义域:R。
      • 值域:(0, +∞)。
      • 当x > 0时,a > 1, ax > 1;0 < a < 1, 0 < ax < 1。
      • 当x < 0时,a > 1, 0 < ax < 1;0 < a < 1, ax > 1。
      • 是(0, +∞)上的单调函数。
    • 运算性质:
      • am · an = am+n
      • am / an = am-n
      • (am)n = amn
      • (ab)n = anbn
  • 2.2 对数函数
    • 定义:函数 y = logax (a > 0, a ≠ 1)。
    • 图像:a > 1时,单调递增;0 < a < 1时,单调递减。恒过点 (1, 0)。
    • 性质:
      • 定义域:(0, +∞)。
      • 值域:R。
      • 当x > 1时,a > 1, logax > 0;0 < a < 1, logax < 0。
      • 当0 < x < 1时,a > 1, logax < 0;0 < a < 1, logax > 0。
      • 是(0, +∞)上的单调函数。
    • 运算性质:
      • loga(MN) = logaM + logaN
      • loga(M/N) = logaM - logaN
      • logaMn = nlogaM
      • 换底公式:logab = logcb / logca
    •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ax = N ⇔ x = logaN
  • 2.3 幂函数
    • 定义:函数 y = xa (a ∈ R)。
    • 图像:受 a 的影响,图像各异,但都过点 (1, 1)。
    • 性质:
      • 定义域和值域随 a 的变化而变化。
      • 单调性受 a 的影响。
      • 常见幂函数的图像:y = x, y = x2, y = x3, y = 1/x, y = √x。

III. 函数的性质

  • 3.1 单调性
    • 定义:
      • 增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x1, x2,当x1 < x2时,都有f(x1) < f(x2),则称f(x)为增函数。
      • 减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x1, x2,当x1 < x2时,都有f(x1) > f(x2),则称f(x)为减函数。
    • 判断方法:
      • 定义法:任取x1, x2 ∈ D,且x1 < x2,判断f(x1) - f(x2)的符号。
      • 导数法(后续学习):f'(x) > 0,则f(x)为增函数;f'(x) < 0,则f(x)为减函数。
      • 复合函数:同增异减。
    • 应用: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值域。
  • 3.2 奇偶性
    • 定义:
      • 奇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 = -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 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 = f(x)。图像关于y轴对称。
    • 判断方法:
      • 定义法:判断f(-x)与f(x)的关系。
      • 图像法:观察图像是否关于原点或y轴对称。
    • 性质:
      •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 若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
    • 应用:求解析式,判断单调性,简化计算。
  • 3.3 周期性
    • 定义:若存在常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T) = f(x),则称f(x)为周期函数,T为周期。
    • 性质:若T是周期,则nT也是周期(n∈Z)。
    • 图像:函数图像具有重复性。
    • 应用:求函数值,简化计算。

IV. 函数的应用

  • 4.1 函数与方程
    • 函数的零点:使f(x) = 0的x的值。
    • 方程的根:方程f(x) = 0的解。
    • 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根。
    • 零点存在性定理:若f(a) · f(b) < 0,则在(a, b)内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 二分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区间,求近似解。
  • 4.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常见函数模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建模步骤:
      • 阅读理解,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
      • 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求解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 回归实际:将数学问题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 常见的应用场景:增长率问题,利润问题,优化问题,距离问题等。

V. 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 定义域优先原则:函数问题首先要考虑定义域。
  •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外层函数的定义域要考虑内层函数的值域。
  • 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 指数函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 判断奇偶性时,首先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求函数单调区间时,要写成区间形式,并注意左右端点的开闭。
  • 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时,要注意函数的连续性。
  • 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 图像变换的顺序:先平移后伸缩。

这个思维导图涵盖了高一上学期函数板块的主要内容,并详细列出了各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图像、应用以及易错点,方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寄居蟹的家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