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论思维导图

定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知性: 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
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的绝对性: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静辩证关系)
存在形式: 运动
物质的具体形态: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1. 物质
定义: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本质: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内容: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
形式: 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
来源: 物质 (人脑)
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理论、观点、理想等。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作用: 能动作用
表现: 计划、方案、决策、预见、理想、目标等。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与物质的关系:
2. 意识
物质器官: 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重要性: 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
作用: 人脑是进行思维的器官,没有大脑,意识就无从谈起。
与意识的关系: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 人脑
定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 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与人的关系:
违背规律的后果: 受到规律的惩罚。
方法论: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 客观规律
一、 物质与意识
定义: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基本特征:
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
科学实验: 探索未知领域的实践活动。
基本形式:
特点: 直接现实性
1. 实践
定义: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本质: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对事物的具体形象、个别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获得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反复性: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 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特点: 反复性和无限性
作用: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指导错误的实践。
与实践的关系: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 认识
定义: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体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绝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绝对性和相对性:
特性:
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用: 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追求真理的意义: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3. 真理
二、 实践与认识
含义: 一切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性: 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方法。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求:
违背的后果: 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导致工作失误,事业受挫。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真理和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不断发展真理。
发展真理的意义: 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社会进步。
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如何发展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真理的指导,同时又不断地对真理提出新的要求。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群众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 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群众的智慧。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何贯彻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做好一切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为什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论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新年英语思维导图一等奖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