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第七章思维导图》
一、力
1. 力的概念
-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施力物体: 施加力的物体。
- 受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
-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相互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实例: 推桌子,脚踢球,磁铁吸引铁钉。
2.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形状: 拉伸弹簧,压扁橡皮泥。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状态的改变: 指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 包括: 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变化,运动方向变化。
- 实例: 汽车启动、停止、加速、转弯。
3. 力的单位
- 牛顿(N): 力的国际单位。
- 估测: 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 其他单位: 千克力(公斤力),不属于国际单位。
4. 力的测量
- 工具: 弹簧测力计
-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使用方法:
- 零点校准: 使用前指针归零。
- 明确量程和分度值: 不能超量程使用。
- 正确挂钩: 挂钩与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
- 静止状态: 等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 读数: 眼睛视线与指针垂直。
- 注意事项:
- 不能超过量程。
- 避免剧烈拉伸、撞击。
- 检查指针是否归零。
5. 力的三要素
- 定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要性: 三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 描述: 需要同时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示意图: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起点或终点表示作用点。
6.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 图示: 严格按照比例画出力的三要素。
- 示意图: 简略地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要求精确比例。
- 区别: 图示更精确,示意图更简便。
- 步骤(示意图):
- 确定受力物体和作用点。
- 沿力的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 在线段旁标明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重力
1. 重力的产生
- 原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施力物体: 地球
- 受力物体: 地球附近的物体。
- 方向: 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 不等于: 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但近似相等。
2. 重力的大小
- 公式: G = mg
- G: 重力(牛顿,N)
- m: 质量(千克,kg)
- g: 重力加速度(牛顿/千克,N/kg),近似值为9.8 N/kg,有时为了计算方便取10 N/kg。
- 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 定义: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 规则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 例如:均匀长方体的重心在其对角线的交点。
-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 重心位置: 重心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摩擦力
- 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产生条件:
- 相互接触的物体。
- 接触面粗糙。
- 物体间有压力。
-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
- 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 种类:
- 滑动摩擦力: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通常比滑动摩擦力小)
- 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 猜想与假设: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 实验器材: 木块、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砝码、毛巾、棉布等。
- 实验步骤:
-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测量滑动摩擦力。
- 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测量滑动摩擦力。
- 实验结论:
-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滑动摩擦力公式: f = μN
- f:滑动摩擦力
- μ:动摩擦因数 (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 N:正压力
3.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增大摩擦的方法:
- 增大压力(例如:自行车刹车捏紧)
-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鞋底的花纹)
- 减小摩擦的方法:
- 减小压力(例如:提起较重的物体)
-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打磨光滑表面)
- 变滑动为滚动(例如:轴承)
-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例如:气垫船)
四、力的合成
1.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 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 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 合力大小: 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 合力方向: 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 公式: F = F1 + F2
- 反方向二力的合成:
- 合力大小: 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 合力方向: 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 公式: F = |F1 - F2|
2. 力的平衡
- 定义: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彼此平衡。
- 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二力平衡的条件: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平衡力: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 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应用: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五、知识运用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 分析实际问题中力的作用效果。
- 运用力的合成与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 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 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