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基础思维导图

《行为基础思维导图》

I. 行为的定义与本质

A. 定义

  1. 有机体(人或动物)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反应。
    1. 包括显性行为(可直接观察)和隐性行为(内部心理活动,需间接推断)。
    2. 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B. 本质

  1. 适应性:为了适应环境,满足需求。
    1. 目的性:通常有明确或潜在的目标。
    2. 动态性:随时间、情境和经验变化。
    3. 复杂性:涉及多个认知、情感和生理过程。

II. 行为的影响因素

A. 生理因素

  1. 遗传:基因影响人格、气质和某些行为倾向。
    1. 神经系统:
      • 大脑:控制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计划。
      • 神经递质:影响情绪、动机和行为。
      • 内分泌系统:激素影响情绪、生长和代谢,进而影响行为。
    2. 生理状态:
      • 疲劳:降低认知能力,影响决策。
      • 饥饿:影响情绪和注意力。
      • 疾病: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

B. 心理因素

  1. 认知:
    • 信念:对世界的认知和假设。
    • 态度: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 期望: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 归因:对行为原因的解释。
      1. 情绪:
    • 情绪状态:影响决策、社交互动。
    • 情绪调节:控制情绪反应的能力。
      1. 动机:
    • 内在动机:源于兴趣和乐趣。
    • 外在动机:源于奖励或惩罚。
    •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不同层次的需求驱动行为。
      1. 人格:
    • 特质理论:稳定的人格特征影响行为模式。
    • 五因素模型(OCEAN):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

C. 社会因素

  1. 文化:
    • 价值观:影响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选择。
    • 规范:社会对行为的期望和约束。
    • 角色:社会地位和职责影响行为。
      1. 社会环境:
    • 家庭:早期社会化,影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 群体:同伴压力,从众行为。
    • 社会支持:减轻压力,促进健康行为。
      1. 情境:
    • 物理环境:场所、温度、光线等影响行为。
    • 社会情境:他人在场、社会压力等影响行为。

III. 行为的类型

A. 按照动机分类

  1. 本能行为:天生的、无意识的反应。
    1. 习得行为:通过学习获得的。
      • 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 模仿:观察学习,模仿他人行为。
      • 认知学习:通过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获得。
    2. 亲社会行为:利他、合作、帮助他人。
    3. 反社会行为:攻击、欺骗、违法等。

B. 按照表现形式分类

  1. 语言行为:口头或书面交流。
    1. 非语言行为:
      • 面部表情:表达情绪。
      • 肢体语言:姿势、手势、眼神等。
      • 声音特征:语调、语速等。
    2. 行动:实际的行为举止。

C. 按照意识程度分类

  1. 意识行为:经过思考和决策。
    1. 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习惯性的反应。

IV. 行为的测量与评估

A. 观察法

  1. 自然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行为。
    1. 实验室观察:在控制条件下观察行为。
    2. 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到活动中。

B. 访谈法

  1. 结构化访谈:使用标准化的提问。
    1. 非结构化访谈:自由对话,探索性访谈。

C. 问卷调查法

  1. 标准化问卷:使用已验证的问卷。
    1. 自编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

D. 生理测量法

  1. 脑电图(EEG):测量脑电活动。
    1. 心率、血压:测量生理反应。
    2. 皮肤电反应(GSR):测量情绪反应。

E. 行为实验法

  1. 控制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1. 操纵变量:改变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V. 行为的改变与干预

A. 行为改变理论

  1. 理性行为理论(TRA):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意向影响行为。
    1. 计划行为理论(TPB):TRA基础上增加知觉行为控制。
    2. 社会认知理论(SCT):自我效能感、观察学习、强化等影响行为。
    3. 跨理论模型(TTM):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型。

B. 行为干预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1. 行为矫正:使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改变行为。
    2. 健康行为促进:
      • 健康教育:提供知识和信息。
      • 环境改变:创造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环境。
      • 政策支持:制定支持健康行为的政策。

C. 行为改变的原则

  1. 明确目标:设定清晰、可实现的目标。
    1. 评估动机:了解改变的动机和意愿。
    2. 提供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
    3. 循序渐进:逐步改变行为。
    4. 强化积极行为:奖励和认可。
    5. 持续监控:跟踪进展,及时调整。

VI. 行为研究的伦理

A. 知情同意:充分告知研究目的、程序和风险,获得参与者的同意。

B. 保护隐私:保护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数据。

C. 避免伤害: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参与者造成身心伤害。

D. 诚实守信:真实地报告研究结果,避免虚假宣传。

E. 公正公平:对待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避免歧视。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教研模式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