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 思维导图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矢志不渝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动摇。
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相信正义的事业终将胜利,激励着红军战士克服一切困难。
服务人民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1. 坚定理想信念:

不畏艰难险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始终保持顽强的斗志。
吃苦耐劳:忍受饥饿、寒冷、疾病等各种困苦,以惊人的毅力完成长征。
自力更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困难,不依赖外援,发挥主观能动性。
勤俭节约:珍惜每一份粮食,节约每一件物资,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2. 艰苦奋斗精神:

服从命令听指挥:红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命令。
团结协作:各部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维护团结: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局部服从全局: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于革命的整体利益。

3. 顾全大局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和策略,避免教条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到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勇于修正错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不断完善革命路线。
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

4. 实事求是态度:

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中国社会矛盾,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不受外来干扰:不照搬外国经验,走自己的路。
敢于突破传统:打破陈规陋习,勇于创新,不断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自强不息: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 独立自主精神: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丧失,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土地革命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不断发展壮大。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国民党反动统治:蒋介石集团对共产党进行残酷镇压。

1. 国内形势:

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
法西斯主义兴起:德国、意大利等国法西斯势力抬头,威胁世界和平。
共产国际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供指导和支持。
苏联的示范作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鼓舞了中国人民。

2. 国际形势: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
战略转移: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路线的选择: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实践,最终确定了长征的路线。
统一战线:为了应对日本侵略,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3. 重要决策: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红军的机动性,避实击虚。
摆脱敌人围追堵截: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为长征胜利奠定基础:为红军争取了主动权,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体现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军事思想。

1. 四渡赤水:

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夺桥。
克服自然险阻:成功地克服了泸定桥的险峻地形。
为红军主力开辟道路:为红军主力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激励了红军的斗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为长征的胜利增添了信心。

2. 飞夺泸定桥:

挑战极限的自然环境:雪山空气稀薄,草地泥泞不堪。
克服极度饥饿和寒冷:红军战士面临着饥饿、寒冷、疾病的威胁。
顽强的生存意志:红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困难。
对生命和信仰的考验:是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信仰的严峻考验。

3. 爬雪山过草地: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开创革命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的局面。
抗日战争的准备:为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4. 会师陕北:

克服困难的勇气: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实现民族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鼓舞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 激励当代人: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 启示当代社会:

弘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应对风险挑战:用长征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3. 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战略决策者:长征期间的战略决策者和领导者。
军事家: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战胜敌人。
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领袖: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 毛泽东:

党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外交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的好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爱戴。
长征期间的重要领导人:在长征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周恩来:

红军总司令:为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家:参与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
长征期间的重要领导人:在长征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朱德:

董振堂:宁都起义领导人,英勇牺牲。
刘志丹: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为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代表,为抗击日本侵略献出了生命。
无数默默无闻的红军战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长征精神。

4. 其他英雄人物:

《长征精神 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六年级思维导图语文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