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 物质的组成

1.1 元素

  •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分类:
    • 金属元素
    • 非金属元素
    • 稀有气体元素
  • 存在形式:
    • 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如金、银、氧气、氮气
    • 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的元素,如水中的氢和氧

1.2 物质的分类

  • 纯净物:
    • 定义: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分类:
      •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金属单质:如钠、铁、铜
        • 非金属单质:如氧气、硫、石墨
        •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
      •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
        •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
        •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 混合物:
    •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 分类:
      •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均匀、稳定、透明,如盐水、酒精溶液
      •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具有丁达尔效应,较稳定,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
      • 悬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易沉淀,如泥水
      • 乳浊液:液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透明,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如油水混合物

2. 物质的结构

2.1 原子结构

  • 原子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质子:带正电荷,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原子序数
      • 中子:不带电荷,与质子共同构成原子核
    •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示
    • 电子层: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层排布,K、L、M、N层最多容纳2、8、18、32个电子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特别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2 分子结构

  • 化学键:
    • 定义: 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 分类:
      • 离子键: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氯化钠
      •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和单质分子中,如水、甲烷、氢气
        • 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O-H键
        •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如氢气分子中的H-H键
  • 分子间作用力:
    • 定义: 分子之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
    • 分类:
      • 范德华力:所有分子都存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 氢键:含有O-H、N-H、F-H键的分子之间容易形成,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度,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2.3 晶体结构

  • 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熔点确定的固体
    • 分类:
      • 离子晶体: 由离子构成,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如氯化钠
      • 原子晶体: 由原子构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具有很高的熔沸点,如金刚石、二氧化硅
      • 分子晶体: 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具有较低的熔沸点,如冰、干冰
      • 金属晶体: 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金属阳离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如铜、铁
  • 非晶体: 不具有规则几何外形,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如玻璃、橡胶

3. 物质的性质

3.1 物理性质

  •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3.2 化学性质

  • 定义: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1.1 结构

  • 周期: 横行,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元素性质逐渐变化
  • 族: 纵行,共有18个族,同一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 位置: 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确定元素的位置
  • 分区: s区、p区、d区、ds区、f区

1.2 应用

  •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 同一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 预测元素可能形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 元素周期律

2.1 内容

  •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2.2 应用

  •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
    • 金属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非金属性:卤族元素氧化性强弱顺序
  •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一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 金属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一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 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同一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 氧化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同一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 还原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一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从上到下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This mind map provides a structured overview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mpulsory Two. It covers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tter, as well as the periodic law and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The information is organized into clear sections and sub-sections, making i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review.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中生物第一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