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思维导图简单

藏匿李老师:不畏敌人威胁,保护革命同志。
假装中弹:转移敌人视线,争取时间。
沉着冷静:面对敌人审问,临危不惧,巧妙周旋。
勇敢机智:
热爱祖国:对国土的深沉热爱,宁死不屈。
关心革命: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保护抗日力量。
痛恨侵略: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抵抗。
爱国:
儿童天性:淘气、爱玩耍,充满童真。
淳朴:农村孩子,质朴自然,未经世事。
乐于助人:对待乡亲们友善,愿意帮助他人。
纯真善良:
水性好:从小在水中长大,熟悉水性,善于游泳。
反应快:能快速应对突发情况,想出解决办法。
模仿能力强:模仿大人的言行,增加故事趣味性。
机灵:
主要特点:
“光溜溜的脑袋”:突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结实的小身板”:反映农村孩子的健康体魄。
“黑黑的脸膛”:表明经常在户外活动,皮肤黝黑。
外貌描写:
从淘气顽皮到勇敢爱国:经历战争的洗礼,逐渐成长。
始终保持纯真善良的本质:战争并没有泯灭他的童心。
性格发展:
雨来与日本鬼子:对比突出雨来的勇敢和鬼子的残暴。
雨来与胖翻译:对比突出雨来的机智和胖翻译的愚蠢。
对比衬托:
一、人物形象:
抗日战争时期:明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晋察冀边区:故事发生的具体地域,突出抗日根据地。
芦花村:雨来所在的村庄,充满生活气息。
故事背景:
李老师来村:李老师来到芦花村进行革命活动。
雨来学习认字:雨来跟着李老师学习认字,初步接触革命思想。
敌人搜查:日本鬼子进村搜查李老师。
雨来藏匿李老师:雨来勇敢地将李老师藏在缸里。
敌人审问:敌人严刑拷打审问雨来,逼问李老师下落。
雨来装死:雨来假装中弹牺牲,迷惑敌人。
雨来逃脱:雨来利用水性逃脱,安全返回。
结尾:雨来并没有死,还活着。
主要事件:
敌人审问雨来:这是故事最紧张、最扣人心弦的部分。
雨来装死:雨来机智勇敢的表现达到顶峰。
情节高潮:
展现雨来的勇敢:突出雨来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揭露敌人的残暴: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情节意义:
二、故事情节:
芦花村的景色:描写芦苇、河流等,营造宁静的乡村氛围。
水:水在故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雨来逃脱的保障,也象征着生命力。
自然环境:
战争的残酷: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人民的抗争:展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的决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衬托雨来的纯真:芦花村的宁静与雨来的天真烂漫相呼应。
社会环境衬托雨来的勇敢:战争的残酷更突显雨来的爱国精神。
环境烘托:
三、环境描写:
歌颂雨来:赞扬雨来勇敢机智的爱国精神。
歌颂人民群众:歌颂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的英雄气概。
赞扬爱国主义精神:
控诉日本鬼子: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反对战争: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雨来的转变:展现儿童在战争中逐渐成长,变得勇敢坚强。
教育意义: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展现儿童的成长:
四、主题思想:
口语化:语言生动活泼,充满儿童的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语言简洁流畅,易于理解。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语言的运用:
第三人称叙述:使故事更客观,更具感染力。
倒叙手法:结尾揭示雨来还活着,增强故事的震撼力。
叙述方式:
突出人物性格:通过语言、行动等细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对比衬托: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雨来的人物形象。
人物塑造:
五、艺术特色: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六、中心句:
雨来为什么能够勇敢地保护李老师?(爱国主义教育、家庭影响、环境影响)
雨来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学习雨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看待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影响?(战争对儿童造成伤害,呼吁和平)
七、重要问题思考:
中心主题:雨来
《小英雄雨来》思维导图简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学生三年级故事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