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定义: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的全体。
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 Venn 图法。
1.1.1. 集合的概念:
子集 (⊆):A中所有元素都在B中.
真子集 (⊂):A是B的子集,且A≠B.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 (=):A⊆B且B⊆A.
1.1.2. 集合间的关系:
并集 (A∪B):{x | x ∈ A 或 x ∈ B}.
交集 (A∩B):{x | x ∈ A 且 x ∈ B}.
补集 (∁UA):{x | x ∈ U 且 x ∉ A},其中U是全集.
1.1.3. 集合的运算: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2.1. Venn 图的应用: 直观表示集合关系,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1.2.2. 集合与函数: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可用集合表示.
1.2.3. 集合与不等式: 解不等式后,解集可用集合表示.
1.2. 集合的应用
1. 集合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1.1. 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
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2.1.2. 四种命题的关系:
2.1. 命题及其关系
2.2.1. 充分条件: 若p则q,p是q的充分条件.
2.2.2. 必要条件: 若p则q,q是p的必要条件.
2.2.3. 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p⇔q.
2.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3.1. 全称量词 (∀): "所有","任意","每一个"等. 全称命题:∀x∈A, p(x).
2.3.2. 存在量词 (∃): "存在","至少有一个"等. 特称命题:∃x∈A, p(x).
∀x∈A, p(x) 的否定是 ∃x∈A, ¬p(x).
∃x∈A, p(x) 的否定是 ∀x∈A, ¬p(x).
2.3.3. 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
2.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 常用逻辑用语
I.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1. 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1.1.2.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1.3. 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1.1. 函数的概念
单调递增: 若x1 < x2,则 f(x1) < f(x2).
单调递减: 若x1 < x2,则 f(x1) > f(x2).
1.2.1. 单调性:
奇函数: f(-x) = -f(x).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 f(-x) = f(x). 图像关于y轴对称.
1.2.2. 奇偶性:
1.2.3. 周期性: 存在常数T,使得f(x+T) = f(x).
1.2. 函数的性质
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1.1. 定义: y = ax (a > 0, a ≠ 1).
定义域:R
值域:(0, +∞)
过定点 (0, 1)
a > 1 时,单调递增.
0 < a < 1 时,单调递减.
2.1.2. 图像与性质:
2.1. 指数函数
2.2.1. 定义: y = logax (a > 0, a ≠ 1).
定义域:(0, +∞)
值域:R
过定点 (1, 0)
a > 1 时,单调递增.
0 < a < 1 时,单调递减.
2.2.2. 图像与性质:
2.2.3. 常用对数公式: loga(MN) = logaM + logaN, loga(M/N) = logaM - logaN, logaMn = nlogaM, 换底公式.
2.2. 对数函数
2.3.1. 定义: y = xα (α ∈ R).
2.3.2. 图像与性质: 根据 α 的不同取值,图像和性质不同.
2.3. 幂函数
2. 基本初等函数
3.1.1. 函数的零点: 使 f(x) = 0 的 x 值.
3.1.2.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1.3. 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1. 函数与方程
3.2.1. 利用函数单调性解不等式.
3.2.2. 函数的图像与不等式的关系.
3.2. 函数与不等式
3. 函数的应用
II. 函数
1.1.1. 正角,负角,零角.
1.1.2. 弧度制: 1弧度的角 = 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心角。 弧长公式 l = |α|r.
1.1.3. 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π rad = 180°.
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 α 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x, y),那么 sina = y, cosa = x, tana = y/x.
1.2.2.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1.2. 三角函数的定义
1. 三角函数的概念
2.1.1. 图像的绘制: 五点法.
2.1.2. 图像的变换: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y = Asin(ωx + φ).
2.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
2.2.1. 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2.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1.1. sin2α + cos2α = 1.
3.1.2. tanα = sinα / cosα.
3.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3.2.1.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2. 诱导公式
3.3.1.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3.3.2.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3.3.3. 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
3.3. 和角公式、差角公式
3.4.1. sin2α = 2sinαcosα.
3.4.2. cos2α = cos2α - sin2α = 2cos2α - 1 = 1 - 2sin2α.
3.4.3. tan2α = 2tanα / (1 - tan2α).
3.4. 倍角公式
3. 三角恒等变换
4.1.1. 正弦定理: 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 2R.
4.1.2. 余弦定理: a2 = b2 + c2 - 2bccosA.
4.1.3.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2)bcsinA.
4.1. 解三角形
4.2.1.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2.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4. 三角函数的应用
III. 三角函数
1.1.1.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1.1.2. 数列的表示方法: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像法.
1.1. 数列的定义
1. 数列的概念
2.1.1. an+1 - an = d (d为常数).
2.1. 等差数列的定义
2.2.1. an = a1 + (n-1)d.
2.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3.1. Sn = n(a1 + an) / 2 = na1 + n(n-1)d / 2.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等差数列
3.1.1. an+1 / an = q (q为常数,q≠0).
3.1. 等比数列的定义
3.2.1. an = a1qn-1.
3.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3.1. 当q = 1时,Sn = na1.
3.3.2. 当q ≠ 1时,Sn = a1(1 - qn) / (1 - q) = (a1 - anq) / (1 - q).
3.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 等比数列
4.1.1. 解决增长率问题,分期付款问题等.
4.1.2. 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4.1. 数列的实际应用
4. 数列的应用
IV. 数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语文思维导图五年级上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