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头思维导图

《全身骨头思维导图》

I. 骨骼系统概述

A. 定义与功能

  1. 定义: 构成人体的支架,由骨、软骨、韧带、骨髓等组成。
  2. 功能:
    • 支持: 支撑身体,维持姿势。
    • 保护: 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胸廓保护心肺。
    • 运动: 骨骼提供肌肉附着点,肌肉收缩牵拉骨骼产生运动。
    • 造血: 骨髓制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储存: 储存钙、磷等矿物质,调节钙磷代谢。

B. 骨骼的分类

  1. 按形态分类:

    • 长骨: 呈长管状,如四肢的肱骨、股骨。
      • 特点: 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运动,含有骨髓腔。
    • 短骨: 近似立方体,如腕骨、跗骨。
      • 特点: 主要功能是分散压力和缓冲冲击。
    • 扁骨: 扁平状,如颅骨、肋骨。
      • 特点: 主要功能是保护内部器官,提供肌肉附着面。
    • 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面骨。
      • 特点: 功能多样,根据具体位置而定。
    • 籽骨: 嵌入在肌腱中的小骨,如髌骨。
      • 特点: 改变肌肉作用方向,减轻肌腱摩擦。
  2. 按位置分类:

    • 中轴骨: 构成身体的纵轴,包括颅骨、脊柱和胸廓。
    • 四肢骨: 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负责运动和操作。

II. 中轴骨

A. 颅骨

  1. 脑颅: 包裹和保护大脑。

    • 额骨: 构成前额和眼眶上缘。
    • 顶骨: 构成颅顶的主要部分。
    • 枕骨: 构成颅后部和颅底的一部分,有枕骨大孔连接脊髓。
    • 颞骨: 构成颅侧部和颅底的一部分,包含听觉器官。
    • 蝶骨: 位于颅底中部,形似蝴蝶,连接多个颅骨。
    • 筛骨: 位于鼻腔顶部,构成鼻中隔的一部分。
  2. 面颅: 构成面部轮廓,包含眼眶、鼻腔和口腔。

    • 颧骨: 构成面颊部,连接颞骨和上颌骨。
    • 上颌骨: 构成上颌和硬腭的前部,承载上颌牙齿。
    • 下颌骨: 构成下颌,承载下颌牙齿,是颅骨中唯一可活动的骨骼。
    • 鼻骨: 构成鼻梁。
    • 泪骨: 位于眼眶内侧壁。
    • 腭骨: 构成硬腭的后部。
    • 下鼻甲: 位于鼻腔侧壁。
    • 犁骨: 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B. 脊柱

  1. 椎骨的组成:
    • 椎体: 呈柱状,承受体重。
    • 椎弓: 连接椎体,形成椎孔。
    • 椎间盘: 位于相邻椎体之间,起缓冲作用。
    • 突起: 包括棘突、横突和关节突,提供肌肉和韧带附着点。
  2. 脊柱的分区:
    • 颈椎 (7块): 位于颈部,活动度最大,第一颈椎为寰椎,第二颈椎为枢椎。
    • 胸椎 (12块): 位于胸部,与肋骨连接。
    • 腰椎 (5块): 位于腰部,承受体重最大。
    • 骶椎 (5块融合): 位于盆腔后部,连接脊柱和骨盆。
    • 尾椎 (3-5块融合): 位于骶椎下方,退化的尾巴。
  3. 脊柱的生理弯曲:
    • 颈曲: 前凸。
    • 胸曲: 后凸。
    • 腰曲: 前凸。
    • 骶曲: 后凸。
    • 作用: 增加脊柱的弹性,缓冲震荡,维持身体平衡。

C. 胸廓

  1. 肋骨:
    • 真肋 (1-7肋): 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连。
    • 假肋 (8-10肋): 通过肋软骨与上方肋骨相连。
    • 浮肋 (11-12肋): 末端游离。
  2. 胸骨:
    • 胸骨柄: 上部。
    • 胸骨体: 中部。
    • 剑突: 下部。
  3. 胸椎: 与肋骨连接。

III. 四肢骨

A. 上肢骨

  1. 肩胛骨: 位于胸廓后外侧,参与肩关节的形成。
  2. 锁骨: 连接肩胛骨和胸骨,支撑肩部。
  3. 肱骨: 上臂的骨骼,与肩胛骨和尺桡骨形成肩肘关节。
  4. 尺骨: 前臂内侧的骨骼,与肱骨和桡骨形成肘关节。
  5. 桡骨: 前臂外侧的骨骼,与肱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参与腕关节的旋转。
  6. 腕骨 (8块): 位于手腕部,分为两排。
  7. 掌骨 (5块): 位于手掌部。
  8. 指骨 (14块): 构成手指,拇指2节,其余各指3节。

B. 下肢骨

  1. 髋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构成骨盆的一部分。
  2. 股骨: 大腿的骨骼,与髋骨和胫腓骨形成髋膝关节,是人体最长的骨骼。
  3. 髌骨: 位于膝关节前方,嵌入股四头肌腱中,保护膝关节。
  4. 胫骨: 小腿内侧的骨骼,与股骨和腓骨形成膝关节。
  5. 腓骨: 小腿外侧的骨骼,与胫骨连接,不参与膝关节的形成。
  6. 跗骨 (7块): 位于脚踝部,包括距骨、跟骨、舟骨、骰骨和三块楔骨。
  7. 跖骨 (5块): 位于足中部。
  8. 趾骨 (14块): 构成脚趾,拇趾2节,其余各趾3节。

IV. 骨骼的连接

A. 纤维连接

  1. 缝: 颅骨之间的连接。
  2. 韧带连接: 通过韧带连接骨骼,如桡尺远侧关节。

B. 软骨连接

  1. 透明软骨连接: 如肋软骨与胸骨之间的连接。
  2. 纤维软骨连接: 如椎间盘。

C. 滑膜关节 (真正的关节)

  1. 关节面: 覆盖有关节软骨,减少摩擦。
  2. 关节囊: 包裹关节,内有滑膜,分泌滑液。
  3. 关节腔: 关节面之间的空隙,内有滑液。
  4. 韧带: 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V. 骨骼的生长与发育

A. 骨化方式

  1. 膜内成骨: 骨化中心直接在结缔组织膜内形成骨组织,如颅骨的部分骨骼。
  2. 软骨内成骨: 先形成软骨模型,然后骨组织逐渐取代软骨,如长骨。

B. 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 决定骨骼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2. 营养因素: 钙、磷、维生素D等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激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调节骨骼的生长发育。
  4. 运动: 适量运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钙化。

VI. 临床相关

A. 骨折

B. 骨质疏松

C. 关节炎

D. 骨肿瘤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有效数字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

骨思维导图
骨思维导图
2025-03-31 1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