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思维导图

《教育学课程思维导图》

一、教育学概述

1.1 定义与性质

  • 定义: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性质:
      • 科学性:客观、系统、逻辑
      • 理论性:抽象、概括、思辨
      • 实践性:指导教育实践
      • 价值性:追求教育理想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教育现象:一切教育活动
    • 教育规律:
      •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 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关系
    • 研究范围: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育史
      • 各类教育(学前、小学、中学、高等、职业、成人、特殊)
      • 各科教学论
      • 教育管理与评价
      • 比较教育学

1.3 学科体系

  • 基础理论:
    • 教育学原理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社会学
    • 教育哲学
      • 应用理论:
    • 各类教育学
    • 各科教学论
    • 教育管理学
    • 教育评价学
      • 边缘学科:
    • 教育史
    • 比较教育学
    • 教育经济学
    • 教育法学

1.4 研究方法

  • 理论研究方法:
    • 历史研究法
    • 比较研究法
    • 理论分析法
    • 规范研究法
      • 实证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调查法(问卷、访谈)
    • 实验法
    • 统计分析法
    • 个案研究法

二、教育目的

2.1 定义与特征

  • 定义:国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特征:
      • 客观性: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 时代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 阶级性:不同社会制度下教育目的不同
      • 全面性:包含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2.2 影响因素

  • 社会发展水平
    • 社会制度
    • 文化传统
    • 人的发展需要
    • 历史的继承与借鉴

2.3 构成要素

  • 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的要求
    • 规格要求: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
    • 方向定位:教育培养人的方向

2.4 我国教育目的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制度

3.1 定义与构成

  • 定义: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系统组织形式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 构成:
      • 学前教育制度
      • 初等教育制度
      • 中等教育制度
      • 高等教育制度
      • 职业教育制度
      • 成人教育制度
      • 特殊教育制度

3.2 类型

  • 按举办者划分:
    • 公立教育制度
    • 私立教育制度
      • 按入学条件划分:
    • 义务教育制度
    • 非义务教育制度
      • 按学制划分:
    • 单轨制
    • 双轨制
    • 多轨制

3.3 发展趋势

  • 普及化
    • 多样化
    • 终身化
    • 民主化
    • 信息化

四、课程理论

4.1 课程的定义

  • 课程: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

4.2 课程类型

  • 按课程功能划分:
    • 工具性课程
    • 人文性课程
      • 按课程组织方式划分:
    • 学科课程
    • 活动课程
    • 综合课程
      • 按课程实施程度划分:
    • 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 校本课程

4.3 课程设计

  • 目标确定:确定课程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 内容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
    • 组织形式: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
    • 评价方式:设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4.4 课程评价

  • 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开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准备情况。
    •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
    •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理论

5.1 教学的定义

  • 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5.2 教学原则

  • 直观性原则
    • 启发性原则
    • 巩固性原则
    • 循序渐进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 发展性原则

5.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演示法
    • 讨论法
    • 练习法
    • 实验法
    • 实习法
    • 合作学习法
    • 探究学习法

5.4 教学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
    • 个别辅导制
    • 现场教学
    • 远程教育

六、教育评价

6.1 定义与功能

  • 定义: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 功能:
      • 诊断功能
      • 导向功能
      • 激励功能
      • 调控功能
      • 改进功能
      • 筛选功能

6.2 类型

  • 按评价主体划分:
    • 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
    • 同伴评价
    • 家长评价
    • 社会评价
      • 按评价时间划分:
    • 诊断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 按评价标准划分:
    • 绝对评价
    • 相对评价
    • 增值评价

6.3 方法

  • 观察法
    • 测验法
    • 问卷法
    • 访谈法
    • 作品分析法
    • 档案袋评价法

七、学生发展

7.1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阶段性
    • 不平衡性
    • 互补性
    • 个别差异性
    • 顺序性

7.2 学生学习特点

  • 学习动机
    • 学习态度
    • 学习策略
    • 学习风格

7.3 学生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心理健康的维护
    •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7.4 师生关系

  • 师生关系的类型
    •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将相和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