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思维导图四年级简单
《山海经的思维导图四年级简单》
中心主题:山海经
一、基本概念
- 定义: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
- 成书年代: 战国时期至汉代。
- 作者: 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多人累积而成。
- 特点: 想象力丰富、充满奇珍异兽、地理位置模糊、神话色彩浓厚。
- 价值: 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神话的重要资料,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
二、主要内容分类
1. 区域地理
- 五臧山经:
- 南山经: 丹穴山、鹊山、招摇山等,记载南方山脉的物产和神兽。
- 西山经: 昆仑山、鸟鼠同穴山等,记载西方山脉的物产和神兽。
- 北山经: 发鸠山、太行山等,记载北方山脉的物产和神兽。
- 东山经: 柜山、泰山等,记载东方山脉的物产和神兽。
- 中山经: 熊耳山、少室山等,记载中部山脉的物产和神兽。
- 海外经:
- 海外南经: 记载南方海外的奇人异兽。
- 海外西经: 记载西方海外的奇人异兽。
- 海外北经: 记载北方海外的奇人异兽。
- 海外东经: 记载东方海外的奇人异兽。
- 海内经:
- 海内南经: 记载南方海内的地理和物产。
- 海内西经: 记载西方海内的地理和物产。
- 海内北经: 记载北方海内的地理和物产。
- 海内东经: 记载东方海内的地理和物产。
- 大荒经:
- 大荒东经: 记载东方荒远地区的奇异景象和神话传说。
- 大荒南经: 记载南方荒远地区的奇异景象和神话传说。
- 大荒西经: 记载西方荒远地区的奇异景象和神话传说。
- 大荒北经: 记载北方荒远地区的奇异景象和神话传说。
2. 神兽异物
- 神兽:
- 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祥瑞和权力。
- 凤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 麒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着太平和长寿。
- 白泽: 象征祥瑞的神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
- 应龙: 有翼的龙,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 异兽:
- 九尾狐: 传说中的妖兽,有九条尾巴,可化为人形。
- 饕餮: 传说中的凶兽,贪婪无比。
- 穷奇: 传说中的恶兽,喜欢吃人。
- 混沌: 传说中的凶兽,没有五官,浑身长毛。
- 毕方: 木精所变的鸟,是火灾的预兆。
- 异鸟:
- 精卫: 传说中的鸟,衔石填海,为了报仇。
- 比翼鸟: 传说中的鸟,一雌一雄,必须并翼才能飞行。
- 青鸟: 西王母的使者,传递消息。
- 鵸鵌: 只有一只翅膀的鸟,两只合在一起才能飞。
- 植物:
- 不死树: 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树。
- 迷榖树: 佩戴可以不迷路的树。
3. 神话人物
- 神:
- 黄帝: 中华民族的始祖,战胜蚩尤,统一华夏。
- 炎帝: 中华民族的始祖,与黄帝并称为炎黄二帝。
- 西王母: 昆仑山上的女神,掌管长生不死药。
- 夸父: 追逐太阳的巨人,最终渴死。
- 女娲: 创造人类,补天救世的女神。
- 精卫: 炎帝的女儿,死后化为精卫鸟,衔石填海。
- 刑天: 被砍头后,以乳为眼,以脐为口,继续战斗。
- 部落首领:
- 蚩尤: 古代部落首领,与黄帝大战。
- 共工: 古代神祇,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
- 其他:
- 巨人: 身材高大的种族。
- 奇肱民: 长着一只胳膊的人。
- 一目国: 只有一只眼睛的人。
4. 故事传说
- 夸父逐日: 夸父追逐太阳,最终渴死。
- 精卫填海: 精卫鸟衔石填海,为了报仇。
- 女娲补天: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拯救人类。
- 黄帝战蚩尤: 黄帝与蚩尤大战,最终黄帝获胜。
- 大禹治水: 大禹治理洪水,拯救百姓。
- 后羿射日: 后羿射下多余的太阳,拯救人类。
三、 学习方法
- 阅读原著: 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山海经》版本。
- 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 绘制图画: 将书中的神兽、异物画出来,加深印象。
- 编写故事: 将书中的故事改编成自己的版本。
- 角色扮演: 扮演书中的人物,体验故事的情节。
- 制作模型: 用粘土、纸板等材料制作书中的神兽、异物。
- 小组讨论: 与同学、朋友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分享心得体会。
四、 学习意义
- 了解古代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宗教等文化。
- 培养想象力: 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 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增强文化自信: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丰富课外知识: 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五、 相关作品
- 影视作品: 《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等。
- 游戏: 《妄想山海》等。
- 动画: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等。
- 绘本: 《山海经》儿童绘本等。
六、 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版本: 避免阅读过于深奥的版本,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
- 不要迷信: 《山海经》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是神话传说,不要盲目相信。
- 理性思考: 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性思考,不要被其神秘色彩所迷惑。
- 鼓励提问: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 激发兴趣: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对《山海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