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思维导图

《生地思维导图》

一、生物

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1.1 生命的起源**

    *   1.1.1 非生命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证明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   场所:原始海洋(生命摇篮)。
    *   1.1.2 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
        *   聚合反应。
    *   1.1.3 有机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
        *   浓缩、聚集。
        *   脂质体、微球体。
    *   1.1.4 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   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能力。
        *   RNA世界假说。
    *   1.1.5 重要结论:化学进化过程。

*   **1.2 生物进化理论**

    *   1.2.1 拉马克学说:
        *   用进废退。
        *   获得性遗传。
        *   缺陷:缺乏实验证据,过度强调环境作用。
    *   1.2.2 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   过度繁殖: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   生存斗争:资源有限,生物之间存在竞争。
        *   遗传变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可以遗传。
        *   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
    *   1.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核心:自然选择。
        *   基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基因频率变化是进化的实质。
        *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1.3 生物进化的证据**

    *   1.3.1 化石证据:
        *   时间顺序:越古老的地层,生物结构越简单;越晚近的地层,生物结构越复杂。
    *   1.3.2 比较解剖学证据:
        *   同源器官:起源相同,结构基本相似,功能不同的器官。
        *   残遗器官:退化不完全的器官。
    *   1.3.3 胚胎学证据:
        *   早期胚胎发育的相似性。
    *   1.3.4 生物化学证据:
        *   不同生物体内的某些蛋白质、DNA等具有相似性。

2. 遗传的细胞基础

*   **2.1 细胞的减数分裂**

    *   2.1.1 减数分裂的概念:
        *   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染色体数目减半。
    *   2.1.2 减数分裂的过程: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染色体数目减半。
    *   2.1.3 减数分裂的意义:
        *   产生单倍体的配子,为有性生殖提供条件。
        *   保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   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   **2.2 遗传物质——DNA**

    *   2.2.1 DNA的结构:
        *   双螺旋结构。
        *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   碱基:A、T、C、G。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   2.2.2 DNA的功能: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2.3 基因的概念**

    *   2.3.1 基因的定义:
        *   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   2.3.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2.3.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地理

1. 宇宙环境

*   **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1.1.1 宇宙的概念:
        *   所有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中的内容物。
    *   1.1.2 天体系统:
        *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   1.1.3 太阳系:
        *   行星: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   1.1.4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   普通性: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特殊性:存在生命。

*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2.1 太阳辐射:
        *   波长范围。
        *   能量来源:核聚变。
        *   对地球的影响:光照、热量、能量来源。
    *   1.2.2 太阳活动:
        *   类型:黑子、耀斑。
        *   周期:约11年。
        *   对地球的影响:无线电通讯、气候、磁场。

*   **1.3 地球的运动**

    *   1.3.1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恒星日、太阳日。
        *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力。
    *   1.3.2 地球的公转:
        *   轨道:椭圆轨道。
        *   周期:回归年。
        *   黄赤交角。
        *   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2. 地球的结构与运动

*   **2.1 地球的内部结构**

    *   2.1.1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壳、地幔、地核。
    *   2.1.2 不连续面:
        *   莫霍界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
        *   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   **2.2 板块构造学说**

    *   2.2.1 板块的划分:
        *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   2.2.2 板块运动:
        *   运动方式:张裂、碰撞。
        *   引起的地理现象:地震、火山、海啸、山脉形成。
        *   板块边界类型:消亡边界、生长边界。

*   **2.3 地形地貌的成因**

    *   2.3.1 内力作用:
        *   定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   类型: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地震。
        *   影响: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大地形。
    *   2.3.2 外力作用:
        *   定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   类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   影响:塑造地表形态,如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地貌。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淮北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