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虚词思维导图》
一、实词
1. 定义:
- 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2. 分类:
2.1 名词
- 定义: 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方位等名称的词。
- 分类:
- 个体名词: 如人、书、桌子。
- 集合名词: 如人群、车辆、森林。
- 抽象名词: 如道德、精神、感情。
- 时间名词: 如今天、明年、现在。
- 处所名词: 如北京、学校、家里。
- 方位名词: 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
- 语法特征:
- 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 一般能受数量词修饰。
- 不能受副词修饰(“很人”、“很书”错误)。
2.2 动词
- 定义: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词。
- 分类:
- 及物动词: 后面能带宾语的动词,如“打人”、“看书”。
- 不及物动词: 后面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如“休息”、“睡觉”。
- 判断动词: 主要指“是”。
- 能愿动词(助动词): 表示可能、愿望、必要等,如“能”、“会”、“可以”、“应该”、“愿意”。
- 趋向动词: 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来”、“去”、“上”、“下”。
- 语法特征:
- 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 能受副词“不”修饰(“不看”、“不走”)。
- 能带宾语(及物动词)。
- 能用“了、着、过”表示动态。
2.3 形容词
- 定义: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 分类:
- 性质形容词: 如好、坏、大、小、美、丑。
- 状态形容词: 如快、慢、高、矮、胖、瘦。
- 语法特征:
- 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
- 能受副词修饰(“很好”、“很大”)。
- 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慢慢地”、“高高兴兴地”)。
2.4 数词
- 定义: 表示数目的词。
- 分类:
- 基数词: 如一、二、三、十、百、千、万。
- 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第三。
- 概数词: 如几、许多、大概、左右。
- 语法特征:
- 经常与量词组合使用,构成数量短语。
- 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
2.5 量词
- 定义: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 分类:
- 名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如个、只、件、本、双。
- 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次数,如次、遍、下、回。
- 语法特征:
- 经常与数词组合使用,构成数量短语。
- 可以作定语。
2.6 代词
- 定义: 代替人或事物的词。
- 分类:
- 人称代词: 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
- 指示代词: 这、那、这儿、那儿、这些、那些、这么、那么。
-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多少、怎么、为什么。
- 语法特征:
- 能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以及短语和句子。
- 具有指代性。
二、虚词
1. 定义:
- 不表示实在意义,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副词),主要起语法作用的词。
2. 分类:
2.1 副词
- 定义: 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的词。
- 分类:
- 程度副词: 很、非常、十分、特别、极其、稍微、略微。
- 范围副词: 都、全、总、共、仅仅、只、也、还。
- 时间副词: 已经、将要、正在、刚、才、一直、永远。
- 频率副词: 常、常常、经常、偶尔、总是。
- 语气副词: 难道、究竟、简直、大概、也许、却、竟然、果然。
- 否定副词: 不、没、没有、别。
- 情态副词: 忽然、猛然、赶紧、悄悄地。
- 语法特征:
- 主要作状语。
- 不能修饰名词。
2.2 介词
- 定义: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方向、对象、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等。
- 常见介词: 在、从、向、为、自从、当、把、被、对、对于、关于、按照、根据、通过、比、除了、跟、和、与、用、由于、为了、给。
- 语法特征:
- 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组成介词结构后作状语或补语。
- 不能重叠。
2.3 连词
- 定义: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分类:
- 并列连词: 和、与、同、及、而、且、或者、还是。
- 转折连词: 但是、可是、却、然而、不过。
- 因果连词: 因为、所以、因此、由于。
- 条件连词: 如果、假如、只要、除非。
- 递进连词: 而且、并且、甚至。
- 选择连词: 或者、还是、要么。
- 假设连词: 即使、纵然、就算。
- 语法特征:
- 起连接作用,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2.4 助词
- 定义: 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 分类:
- 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
- 动态助词: 着、了、过。
- 语气助词: 吗、呢、吧、啊、呀、啦、哇。
- 语法特征:
- 附着性强,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 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2.5 叹词
- 定义: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 常见叹词: 唉、哎、哦、喂、嗯、啊、哼。
- 语法特征:
- 一般独立成句,表达说话人一时的感情或态度。
- 不与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
2.6 拟声词
- 定义: 模拟声音的词。
- 常见拟声词: 哗哗、轰隆、叮咚、喵喵、汪汪。
- 语法特征:
- 可以作状语、定语、补语等。
- 形象生动。
三、区分实词和虚词的关键
- 意义: 看是否有实在意义。
- 功能: 看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搭配: 观察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