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的利用思维导图简单》
中心主题:内能的利用
一、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 影响因素:
- 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正相关关系)
- 质量: 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内能越大。(正相关关系)
- 状态: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不同。(通常气体>液体>固体,但水存在反常膨胀)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 做功:
- 对外做功: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例如:气体膨胀推动活塞)
- 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例如:压缩气体)
- 实例: 压缩气体点火(柴油机原理),钻木取火,弯折铁丝发热。
- 本质: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
- 热传递:
- 定义: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 条件: 存在温度差。
- 本质: 能量的转移,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 途径: 传导、对流、辐射。
- 传导: 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依靠分子间的碰撞来传递能量。(固体尤为明显,液体气体也可)
- 对流: 由于物体各部分温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异而产生流动,从而传递能量。(液体和气体)
-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可传播)
- 热平衡: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状态。
三、内能的利用 - 热机
-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 常见热机:
- 蒸汽机:
- 原理: 利用燃烧燃料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 能量转化: 化学能 -> 内能 -> 机械能
- 缺点: 效率低,体积大,污染严重。(逐渐被淘汰)
- 内燃机:
- 分类: 汽油机、柴油机。
- 工作原理: 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 工作冲程(四冲程内燃机):
-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空气或可燃气体。
- 压缩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汽油机点燃混合气体,柴油机压缩空气)
- 做功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压缩的混合气体或空气被点燃(汽油机:火花塞点火,柴油机:喷油点火),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外做功。
- 排气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排出废气。
- 能量转化: 化学能 -> 内能 -> 机械能
- 效率: 内燃机效率高于蒸汽机,结构更紧凑。
- 应用: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 喷气发动机:
- 原理: 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出,利用反作用力推动飞行器前进。
- 能量转化: 化学能 -> 内能 -> 机械能
- 特点: 推力大,速度快。
- 应用: 飞机、导弹、火箭等。
- 蒸汽机:
- 热机效率:
- 定义: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 公式: η = (W有用 / Q燃料) × 100%
- 影响因素: 摩擦、废气带走的热量、冷却水带走的热量等。
- 提高效率的途径:
- 燃料充分燃烧。
- 减少摩擦。
- 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 利用废气余热。
四、内能的利用 - 其他应用
- 供暖系统: 利用燃烧燃料或地热资源加热水或其他介质,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进行供暖。
- 热水器: 利用电能、太阳能或燃气加热水,提供生活热水。
- 制冷设备: 利用制冷剂的相变(蒸发吸热,液化放热)来降低温度,例如:冰箱、空调。
- 发电厂: 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驱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 工业生产: 利用高温进行冶炼、化工反应、材料加工等。
五、内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 环境污染: 热机燃烧燃料会产生废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
- 能源危机: 传统燃料资源有限,长期过度使用会导致能源危机。
- 保护措施:
- 提高热机效率,减少燃料消耗。
-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
- 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 推行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活。
- 未来发展趋势: 开发更高效、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技术。例如:氢能源、可控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