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思维导图》
一、耳部概述
1.1 功能
- 听觉: 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
- 平衡: 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感。
1.2 结构
- 外耳: 收集声波。
- 中耳: 放大并传递声波。
- 内耳: 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感知平衡。
二、外耳 (External Ear)
2.1 组成
- 耳廓 (Auricle/Pinna):
- 形状:复杂的不规则形状。
- 功能:收集和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略微放大某些频率的声音,帮助声音定位。
- 软骨:主要由弹性软骨构成,保证形状的维持和一定程度的弹性。
- 特征:包括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甲腔、耳甲艇等结构。
- 外耳道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 长度:约2.5厘米。
- 结构:
- 外1/3:软骨段,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
- 内2/3:骨性段。
- 功能:传递声波至鼓膜,保护鼓膜免受损伤,调节外耳道的温度和湿度。
- 耵聍 (Earwax):
- 成分:皮脂、脱落的上皮细胞、耵聍腺分泌物。
- 功能:保护外耳道皮肤,防止异物入侵,具有抗菌作用。
2.2 常见疾病
- 外耳道炎 (Otitis Externa):
- 病因:细菌、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物理刺激。
- 症状:耳痛、耳痒、耳道溢液。
- 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保持外耳道干燥。
- 耵聍栓塞 (Cerumen Impaction):
- 原因:耵聍分泌过多,清理不当。
- 症状:耳闷、听力下降、耳鸣。
- 治疗:用耵聍软化剂软化耵聍,然后用冲洗法或器械取出。
- 耳廓血肿 (Auricular Hematoma):
- 原因:外伤导致耳廓软骨膜下出血。
- 症状:耳廓肿胀、疼痛。
- 治疗:抽吸血肿,加压包扎,防止软骨坏死。
三、中耳 (Middle Ear)
3.1 组成
- 鼓膜 (Tympanic Membrane):
- 结构:薄而半透明的膜,位于外耳道和中耳腔之间。
- 功能: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传递至听小骨链。
- 分部:紧张部和松弛部。
- 听小骨链 (Ossicles):
- 组成:锤骨 (Malleus)、砧骨 (Incus)、镫骨 (Stapes)。
- 功能:传递和放大鼓膜的振动。
- 连接:锤骨柄连接鼓膜,镫骨底板连接卵圆窗。
- 鼓室 (Tympanic Cavity):
- 空间:位于鼓膜内侧,包含听小骨链和其他结构。
- 结构:前壁有咽鼓管开口,后壁有乳突窦入口。
- 咽鼓管 (Eustachian Tube):
- 连接:连接中耳腔和鼻咽部。
- 功能:调节中耳腔的气压,使其与外界气压平衡,引流中耳腔的液体。
3.2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Otitis Media):
- 病因:细菌、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
- 分类:
- 急性中耳炎:耳痛、发热、听力下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听力下降。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听力下降。
- 治疗:抗生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
- 鼓膜穿孔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 原因:外伤、感染。
- 症状:听力下降、耳鸣。
- 治疗:小的穿孔可自行愈合,大的穿孔需要手术修补。
- 听骨硬化症 (Otosclerosis):
- 原因:镫骨底板骨化,影响听骨链的振动。
- 症状: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
- 治疗:手术治疗,如镫骨切除术或镫骨底板开窗术。
四、内耳 (Inner Ear)
4.1 组成
- 骨迷路 (Bony Labyrinth):
- 组成:骨质腔,包含内淋巴和膜迷路。
- 结构:前庭、半规管、耳蜗。
- 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
- 组成:位于骨迷路内,包含内淋巴。
- 结构:
- 前庭 (Vestibule): 包含椭圆囊和球囊,负责感知线性加速度。
-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三个相互垂直的半圆形管道,负责感知旋转运动。
- 耳蜗 (Cochlea): 螺旋形结构,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 听觉感受器:
- 耳蜗内的Corti器,包含毛细胞,将声波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 平衡感受器:
- 椭圆囊、球囊内的斑点和半规管壶腹内的嵴,感受头部位置和运动变化。
4.2 主要结构功能细分
- 耳蜗 (Cochlea):
- 结构:螺旋形骨性管道,包含内淋巴和外淋巴。
- 功能: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 Corti器 (Organ of Corti):
- 位置:位于耳蜗内,基底膜上。
- 组成:毛细胞、支持细胞、盖膜。
- 功能:毛细胞是听觉感受器,将基底膜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 结构:三个相互垂直的半圆形管道。
- 功能:感知旋转运动。
- 壶腹 (Ampulla):
- 位置:半规管的末端。
- 结构:包含壶腹嵴,感受旋转运动。
- 前庭 (Vestibule):
- 结构:包含椭圆囊和球囊。
- 功能:感知线性加速度和头部位置。
- 斑点 (Macula):
- 位置:椭圆囊和球囊内。
- 组成:毛细胞和耳石膜。
- 功能:耳石膜上的耳石对重力敏感,可以感知线性加速度和头部位置。
4.3 常见疾病
- 梅尼埃病 (Meniere's Disease):
- 病因:内淋巴积水。
- 症状:眩晕、耳鸣、听力下降、耳闷。
- 治疗: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手术治疗。
- 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oma):
- 病因:听神经鞘Schwann细胞肿瘤。
- 症状:单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
- 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
- 突发性耳聋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 病因:不明。
- 症状: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 治疗: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
- 前庭神经炎 (Vestibular Neuritis):
- 病因:病毒感染。
- 症状:剧烈眩晕,恶心,呕吐。
- 治疗:激素,止吐药,前庭康复训练。
五、听觉通路
5.1 神经传导路径
- 毛细胞 → 听神经 → 耳蜗神经核 → 上橄榄核 → 下丘 → 内侧膝状体 → 听觉皮层 (颞叶)。
5.2 听觉皮层
- 位置:位于大脑颞叶。
- 功能:处理和分析听觉信息,如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六、平衡通路
6.1 神经传导路径
- 半规管/椭圆囊/球囊毛细胞 → 前庭神经 → 前庭神经核 → 小脑/脊髓/眼动神经核。
6.2 功能
-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平衡。
- 脊髓:调节姿势反射。
- 眼动神经核:控制眼球运动,维持视觉稳定。
七、保护耳朵
7.1 避免噪音暴露
- 在高噪音环境下佩戴防护耳塞。
7.2 注意用药
-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7.3 正确清洁耳朵
- 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理外耳道。
7.4 及时就医
- 出现耳部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