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思维导图
《鼻炎思维导图》
1. 鼻炎概述
1.1 定义
1.2 分类
- 急性鼻炎 (感冒)
- 病因:病毒感染为主
- 病程:通常1-2周自愈
- 症状:鼻塞、流涕(清水样转为脓性)、打喷嚏、咽痛、发热
- 治疗:对症治疗,休息,多喝水
- 慢性鼻炎
- 病程: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
- 病因:多种因素,包括感染、刺激、过敏
- 类型:
- 单纯性慢性鼻炎: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
- 肥厚性慢性鼻炎:黏膜增厚,鼻甲肥大,通气障碍
- 萎缩性鼻炎:黏膜萎缩,干燥,嗅觉减退
- 过敏性鼻炎
- 病因:特应性体质接触过敏原
- 季节性:花粉、草粉
- 常年性:尘螨、动物皮屑、霉菌
- 症状: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眼痒、眼红
- 血管运动性鼻炎
- 病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异常
- 诱因:冷热刺激、情绪波动、气味刺激
- 症状:鼻塞、流涕(多为清水样)
- 药物性鼻炎
- 病因: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 (如萘甲唑啉)
- 机制:反弹性鼻充血
- 治疗:停用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2. 鼻炎病因
2.1 感染因素
- 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鼻病毒)
- 细菌感染 (链球菌、葡萄球菌)
- 真菌感染 (少见)
2.2 过敏因素
2.3 环境因素
- 空气污染 (PM2.5、二氧化硫)
- 刺激性气味 (油漆、香烟、化学品)
- 气候变化 (冷热、湿度)
2.4 全身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
- 内分泌失调 (妊娠期鼻炎)
- 维生素缺乏
2.5 解剖因素
3. 鼻炎症状
3.1 局部症状
3.2 全身症状
4. 鼻炎诊断
4.1 病史采集
- 详细询问症状、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
- 既往病史:过敏史、哮喘史
4.2 体格检查
- 鼻腔检查:
- 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
- 鼻甲肥大、鼻息肉
- 鼻中隔情况
- 咽部检查:观察有无咽后壁黏液
- 必要时进行鼻内镜检查
4.3 辅助检查
- 过敏原检测
- 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 鼻窦X线或CT扫描
- 鼻阻力测定
- 嗅觉功能检查
5. 鼻炎治疗
5.1 一般治疗
- 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
-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5.2 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
- 一代抗组胺药 (扑尔敏、苯海拉明):嗜睡,不良反应较多
- 二代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不良反应较少
- 糖皮质激素
- 鼻用糖皮质激素 (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局部抗炎,副作用小
- 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短期用于严重病例,副作用较大
- 减充血剂
- 伪麻黄碱:口服
- 羟甲唑啉、萘甲唑啉:鼻用,不宜长期使用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
-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
5.3 手术治疗
- 鼻甲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鼻炎
- 鼻中隔矫正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 鼻息肉切除术:切除鼻息肉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FESS):治疗鼻窦炎
5.4 其他治疗
- 脱敏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 针对过敏原进行长期治疗,逐渐提高耐受性
- 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
- 中医治疗
6. 鼻炎预防
6.1 避免接触过敏原
- 定期更换床上用品,清洗或晾晒
- 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
- 避免饲养宠物
- 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 避免接触油漆、香烟等刺激性气味
6.2 加强锻炼
6.3 保持鼻腔清洁
6.4 饮食均衡
6.5 规律作息
7. 鼻炎并发症
- 鼻窦炎
- 中耳炎
- 咽炎
- 哮喘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