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计划思维导图
- 一、项目定位与宗旨 (Project Positioning & Purpose)
- 1.1 项目全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1.2 项目性质:由国家统筹安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服务的志愿项目
- 1.3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
- 1.4 核心宗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 1.5 基本目标
- 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
-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 引导青年到基层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促进东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
- 二、服务领域与专项 (Service Areas & Programs)
- 2.1 主要服务领域
- 基础教育
- 医疗卫生
- 农林水利
- 基层青年工作
- 基层社会管理
- 科技推广
- 文化体育
- 环境保护
- 法律援助
- 2.2 主要专项计划
- 青年教育扶贫专项(支教)
- 青年健康扶贫专项(支医)
- 青年服务乡村振兴专项(支农)
- 青年基层社会治理专项
- 青年服务国家战略专项(如服务“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
- 2.1 主要服务领域
- 三、招募对象与条件 (Recruitment Target & Conditions)
- 3.1 招募主体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
- 符合条件的往届毕业生
- 3.2 基本要求
- 具有志愿精神,政治思想素质良好
- 学习成绩合格,按期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
- 具有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身体健康,适应西部地区工作生活
- 符合法律法规及服务岗位的其他要求
- 3.3 优先条件
-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 具有志愿服务经历或相关工作经验者
- 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或特长者
- 3.1 招募主体
- 四、项目实施流程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4.1 发布招募信息:每年3-5月,通过西部计划官网、高校、媒体等发布
- 4.2 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西部计划官网注册报名
- 4.3 资格审核:高校项目办进行初审,省级项目办进行复审
- 4.4 选拔考核:省级项目办组织笔试、面试、体检等
- 4.5 公示与协议签订:确定入选志愿者名单并公示,签订招募协议
- 4.6 岗前培训:集中进行思想政治、项目常识、服务技能、安全等方面培训
- 4.7 派遣上岗:按计划派遣至西部服务县(市、区)的服务单位
- 4.8 服务期管理:服务县项目办负责日常管理,省级项目办指导监督
- 4.9 期满考核:服务期满后由服务单位、县项目办共同考核鉴定
- 4.10 政策落实:服务期满志愿者享受相关就业、升学等优惠政策
- 五、服务保障与激励政策 (Service Support & Incentive Policies)
- 5.1 服务期间保障
- 生活补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提供,按月发放
- 交通补贴:一次性或分次发放
- 社会保险: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
-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 符合条件的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 5.2 升学优惠
- 考研加分:享受国家和高校规定的初试加分政策
- 免试研究生:部分省份和高校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优秀志愿者提供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机会
- 5.3 就业创业支持
- 考录公务员:定向招录职位、优先录用
- 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向招聘岗位、优先招聘
- 国有企业招聘:优先录用
- 计算工龄:服务期计入工龄
- 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统一管理,户口迁移
- 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关创业扶持政策
- 5.4 职称评定:符合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 5.5 继续教育: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 5.1 服务期间保障
- 六、项目价值与意义 (Project Value & Significance)
- 6.1 对服务地:促进人才流动,弥补基层人才不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 6.2 对志愿者:提升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增长才干;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丰富人生阅历,实现自我价值
- 6.3 对社会: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构建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 6.4 项目成果:累计派出数十万名志愿者,服务地遍布西部地区,形成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 一、项目定位与宗旨 (Project Positioning & Purpose)

西部计划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