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说明文思维导图

《初二说明文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初二说明文写作技巧

一、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

  • 1.1 定义:
    • 以客观、准确、清晰的语言,对事物、事理进行解释、说明的文章。
  • 1.2 特点:
    • 1.2.1 科学性:
      • 内容真实可靠,符合客观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信息。
    • 1.2.2 客观性:
      • 排除主观情感,不带个人偏见,如实反映事物本质。
    • 1.2.3 准确性:
      • 使用精确的语言,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达。数据、时间、地点等细节要准确无误。
    • 1.2.4 条理性:
      •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1.2.5 通俗性(针对特定读者):
      • 针对读者群体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术语。

二、说明文的类型

  • 2.1 事物说明文:
    • 2.1.1 对象:
      • 具体事物,如建筑物、动植物、工艺品、机器等。
    • 2.1.2 说明内容:
      • 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功能用途、产生过程等。
    • 2.1.3 范例:
      •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2.2 事理说明文:
    • 2.2.1 对象:
      • 抽象事理,如科学原理、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等。
    • 2.2.2 说明内容:
      • 原理、原因、过程、影响等。
    • 2.2.3 范例:
      • 《恐龙的灭绝》、《谈谈卫生与健康》。

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3.1 定义说明:
    • 3.1.1 作用:
      •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事物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 3.1.2 示例:
      • “蜜蜂是一种会飞的采蜜昆虫。”
  • 3.2 诠释说明:
    • 3.2.1 作用:
      • 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使读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
    • 3.2.2 示例:
      •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客观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等,使读者获得关于事物或事理的知识。"
  • 3.3 分类说明:
    • 3.3.1 作用:
      •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使读者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 3.3.2 示例:
      • “根据用途,桥梁可以分为公路桥、铁路桥、人行桥等。”
  • 3.4 举例说明:
    • 3.4.1 作用:
      • 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的概念或原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 3.4.2 示例:
      • “许多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例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 3.5 比较说明:
    • 3.5.1 作用:
      • 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突出它们的异同,使读者对事物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 3.5.2 示例:
      • “鲸鱼和鱼虽然都在水中生活,但是鲸鱼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而鱼是鱼类,用鳃呼吸。”
  • 3.6 比喻说明:
    • 3.6.1 作用:
      • 将抽象的事理比作具体的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 3.6.2 示例:
      •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地壳是蛋壳,地幔是蛋白,地核是蛋黄。”
  • 3.7 列数字说明:
    • 3.7.1 作用:
      • 用准确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性质,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 3.7.2 示例:
      •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亚洲第一长河。”
  • 3.8 作引用说明:
    • 3.8.1 作用:
      • 引用名言警句、科学数据、文献资料等来说明事物,增加说明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 3.8.2 示例:
      •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 4.1 时间顺序:
    • 4.1.1 适用范围:
      •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历史事件的演变,或工艺流程的步骤等。
    • 4.1.2 注意:
      • 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说明。
    • 4.1.3 示例:
      • 说明一粒种子的发芽过程。
  • 4.2 空间顺序:
    • 4.2.1 适用范围:
      • 说明事物的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地理位置等。
    • 4.2.2 注意:
      • 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进行说明。
    • 4.2.3 示例:
      • 说明一间房屋的结构。
  • 4.3 逻辑顺序:
    • 4.3.1 适用范围:
      • 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递进关系等。
    • 4.3.2 注意:
      • 要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 4.3.3 示例:
      • 说明吸烟的危害(从原因到结果)。

五、语言要求

  • 5.1 准确性:
    • 用词要精确,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
  • 5.2 简洁性:
    • 语言要精炼,避免冗长和重复的表达。
  • 5.3 客观性:
    • 避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 5.4 条理性:
    • 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使语句之间逻辑清晰。

六、写作步骤

  • 6.1 确定说明对象:
    • 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或事理。
  • 6.2 搜集资料:
    •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 6.3 拟定提纲:
    • 确定说明的重点和顺序,列出写作的框架。
  • 6.4 撰写初稿:
    • 按照提纲,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初稿。
  • 6.5 修改润色:
    • 修改语言,调整结构,使说明更加准确、简洁、流畅。

七、常见问题与对策

  • 7.1 内容空洞:
    • 缺乏具体的细节和事例,说明过于笼统。
    • 对策:加强观察和调查,搜集更多具体的事实和数据。
  • 7.2 条理不清:
    • 逻辑混乱,层次不分明。
    • 对策:理清思路,明确说明顺序,使用恰当的关联词。
  • 7.3 语言枯燥:
    • 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 对策: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
  • 7.4 客观性不足:
    • 带有主观情感,缺乏客观性。
    • 对策: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实反映事物的本质。

通过以上学习,相信能够掌握初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写出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的说明文。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初中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