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思维导图六年级

《鲁迅》思维导图六年级

一、鲁迅生平

1.1 早期生活 (1881-1918)

  • 1.1.1 出生地: 浙江绍兴
    • 1.1.2 家庭背景: 逐渐衰落的官僚家庭,对社会现实有深刻体会。
    • 1.1.3 童年经历: 感受底层人民的疾苦,接触大量民间故事和戏曲。
    • 1.1.4 科举考试: 曾经参加科举,但对科举制度感到失望。
    • 1.1.5 求学生涯:
      • 1.1.5.1 江南水师学堂: 学习西式知识,接触新思想。
      • 1.1.5.2 矿路学堂: 继续学习西式知识。
      • 1.1.5.3 日本留学:
        • 1.1.5.3.1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目睹中国同胞的麻木,弃医从文。
        • 1.1.5.3.2 东京: 参与革命活动,创办《新生》杂志。
    • 1.1.6 回国初期:
      • 1.1.6.1 教书: 在绍兴、杭州等地教书。
      • 1.1.6.2 创作: 开始发表作品,如《狂人日记》。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 (1918-1927)

  • 1.2.1 《新青年》: 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 1.2.2 文学创作:
      • 1.2.2.1 小说: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
      • 1.2.2.2 杂文: 创作大量杂文,针砭时弊,批判社会黑暗。
      • 1.2.2.3 散文诗集: 《野草》。
    • 1.2.3 思想贡献:
      • 1.2.3.1 反对封建礼教: 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 1.2.3.2 提倡民主科学: 追求民主和科学,促进社会进步。
      • 1.2.3.3 批判国民劣根性: 深刻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弱点。
    • 1.2.4 北京时期:
      • 1.2.4.1 北京大学任教: 在北京大学担任教职。
      • 1.2.4.2 与其他作家交往: 与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袖交往。

1.3 后期生活 (1927-1936)

  • 1.3.1 南下: 因政治原因离开北京,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 1.3.2 上海时期:
      • 1.3.2.1 左翼作家联盟: 积极参与左翼文化运动,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人之一。
      • 1.3.2.2 翻译: 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介绍西方文化。
      • 1.3.2.3 创作: 继续创作小说、杂文等作品。
      • 1.3.2.4 与国民党政府的斗争: 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和迫害。
    • 1.3.3 逝世: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主要作品

2.1 小说

  • 2.1.1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批判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 2.1.2 《孔乙己》: 描写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 2.1.3 《药》: 反映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悲剧,揭示封建迷信的危害。
    • 2.1.4 《阿Q正传》: 塑造阿Q这一典型形象,深刻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弱点。
    • 2.1.5 《祝福》: 描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反映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

2.2 杂文

  • 2.2.1 风格特点: 尖锐、深刻、幽默、富有战斗性。
    • 2.2.2 内容: 针砭时弊,批判社会黑暗,揭露国民劣根性。
    • 2.2.3 选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集外集》等。

2.3 散文诗集

  • 2.3.1 《野草》: 充满象征意味,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 2.3.2 风格特点: 晦涩、冷峻、充满哲理。

2.4 其他作品

  • 2.4.1 历史小说: 《故事新编》。
    • 2.4.2 翻译作品: 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三、人物形象分析

3.1 阿Q

  • 3.1.1 性格特点: 精神胜利法、麻木、愚昧、自欺欺人。
    • 3.1.2 典型意义: 代表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精神状态。

3.2 孔乙己

  • 3.2.1 性格特点: 迂腐、穷困潦倒、好面子。
    • 3.2.2 典型意义: 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3.3 祥林嫂

  • 3.3.1 性格特点: 勤劳、善良、逆来顺受。
    • 3.3.2 典型意义: 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四、鲁迅的思想价值

4.1 批判精神

  • 4.1.1 批判封建礼教: 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 4.1.2 批判国民劣根性: 深刻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弱点,希望唤醒国民。
    • 4.1.3 批判社会黑暗: 揭露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4.2 人道主义

  • 4.2.1 关注底层人民: 关心底层人民的疾苦,同情他们的命运。
    • 4.2.2 追求平等自由: 追求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

4.3 革命精神

  • 4.3.1 反抗精神: 敢于反抗压迫和不公。
    • 4.3.2 进取精神: 追求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五、鲁迅的文学地位

5.1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5.1.1 开创现代小说: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5.1.2 杂文的开创者: 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杂文。

5.2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5.2.1 文学成就: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5.2.2 思想贡献: 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5.2.3 革命实践: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六、学习鲁迅的意义

6.1 学习他的批判精神

  • 6.1.1 独立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
    • 6.1.2 敢于质疑: 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不公。

6.2 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 6.2.1 关心国家命运: 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 6.2.2 发扬民族精神: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6.3 学习他的奋斗精神

  • 6.3.1 勤奋学习: 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 6.3.2 勇于创新: 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生物第二章细胞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