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思维导图
《宋辽金思维导图》
一、宋朝 (960-1279)
1. 北宋 (960-1127)
1.1 建立与统一
- 建立者: 赵匡胤 (宋太祖)
- 建立过程:
- 统一战略: 先南后北,各个击破
- 统一对象:
- 未统一区域:
1.2 政治制度
- 中央集权:
- 削弱相权: 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行政、军事、财政权力。
- 强干弱枝: 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
- 文官政治: 重文轻武,科举取士。
- 科举制度:
- 完善科举: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录取名额。
- 糊名法: 考试时遮盖考生姓名,防止作弊。
- 殿试制度: 皇帝亲自面试考生。
- 弊端:
1.3 经济发展
- 农业:
- 耕地面积扩大
-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占城稻)
- 水利工程发展
- 手工业:
- 纺织业发达
- 制瓷业兴盛 (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 造船业领先
- 商业:
- 商品经济繁荣
- 城市发展迅速 (开封、临安)
- 纸币 (交子) 出现
1.4 社会文化
- 理学兴起:
- 代表人物: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 核心思想: 天理
- 文学艺术:
- 词: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 绘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书法: 宋徽宗 (瘦金体)
- 雕版印刷术发展: 促进文化传播。
1.5 北宋灭亡
- 原因:
- 靖康之变: 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徽宗、钦宗,北宋灭亡。
2. 南宋 (1127-1279)
2.1 建立与偏安
- 建立者: 赵构 (宋高宗)
- 建立地点: 临安 (今杭州)
- 抗金斗争:
-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 秦桧议和: 杀害岳飞,签订绍兴和议。
- 偏安局面: 与金朝划淮河为界。
2.2 政治与经济
- 政治:
- 经济: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海外贸易发达 (泉州)
- 经济繁荣
2.3 南宋灭亡
- 原因:
- 政治腐败
- 蒙古军队入侵
- 崖山海战 (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
二、辽朝 (916-1125)
1. 建立与扩张
-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 民族: 契丹族
- 建立过程: 逐渐强大,称帝建国
- 扩张方向: 向南扩张,与宋朝对峙
2. 政治制度
- 南北面官制:
- 北面官: 管理契丹族事务,保留契丹族传统。
- 南面官: 管理汉族事务,采用汉制。
3. 社会文化
- 吸收汉文化: 学习汉族制度和文化。
- 保留契丹文化: 保持本民族传统。
4. 辽与宋的关系
- 澶渊之盟:
- 背景: 宋辽长期战争。
- 内容: 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 影响: 维持了宋辽之间的和平局面。
5. 辽朝灭亡
- 原因:
- 西辽 (1124-1211): 耶律大石西迁建立。
三、金朝 (1115-1234)
1. 建立与灭辽
- 建立者: 完颜阿骨打
- 民族: 女真族
- 建立过程: 灭辽
- 崛起原因: 部落联盟强大,军事力量强盛。
2. 攻宋与统治
- 攻灭北宋: 靖康之变
- 占领中原: 统治黄河流域。
- 统治政策:
- 猛安谋克制: 一种军事组织,也是行政组织。
- 科举制度: 选拔汉族官员。
3. 金与南宋的关系
- 战争: 长期与南宋对抗。
- 绍兴和议: 确立与南宋的边界。
4. 金朝灭亡
- 原因:
- 灭亡过程: 长期与蒙古作战,最终被蒙古所灭。
四、宋辽金时期的文化交流
1. 文化交流内容
- 经济交流: 商品贸易。
- 文化交流: 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2. 文化交流影响
- 促进民族融合: 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 丰富文化内涵: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