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思维导图高中化学
《铁的思维导图高中化学》
一、铁的物理性质
- 颜色和状态: 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固态。
- 密度: 7.86 g/cm³ (相对较高)。
- 熔点: 1538℃ (较高)。
- 沸点: 2862℃ (较高)。
- 导电性/导热性: 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 延展性/展性: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展性,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
- 磁性: 能被磁铁吸引,是磁性材料。
二、铁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 与氧气反应:
- 常温: 在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但表面会形成一层薄的氧化膜 (钝化),阻止进一步氧化。
- 点燃: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Fe₃O₄)。
- 方程式: 3Fe + 2O₂ → Fe₃O₄ (点燃)
- 潮湿空气: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生成铁锈 (主要成分为 Fe₂O₃·xH₂O)。
- 原理: 电化学腐蚀 (原电池原理)。
- 防护: 表面覆盖保护层 (如油漆、镀锌等),保持干燥,加入合金元素等。
- 与氯气反应:
- 条件: 加热。
- 产物: 生成氯化铁 (FeCl₃)。
- 方程式: 2Fe + 3Cl₂ → 2FeCl₃ (加热)
- 特点: 铁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三价铁盐。
- 与硫反应:
- 条件: 加热。
- 产物: 生成硫化亚铁 (FeS)。
- 方程式: Fe + S → FeS (加热)
- 特点: 铁与硫反应只生成二价铁盐。
- 与水反应:
- 高温: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 方程式: 3Fe + 4H₂O(g) → Fe₃O₄ + 4H₂ (高温)
2. 与酸反应
-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如稀盐酸、稀硫酸):
- 产物: 生成亚铁盐和氢气。
- 方程式:
- Fe + 2HCl → FeCl₂ + H₂↑
- Fe + H₂SO₄ → FeSO₄ + H₂↑
- 注意: 产生的亚铁盐溶液容易被空气氧化,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 与氧化性酸反应 (如浓硫酸、硝酸):
- 常温: 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
- 加热:
- 与浓硫酸: 反应比较复杂,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
- 与硝酸: 反应比较复杂,最终生成硝酸铁、氮氧化物 (NO或NO₂) 和水。
- 注意: 反应的产物随酸的浓度和反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钝化原因: 强氧化性酸使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
3. 与盐溶液反应
-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 条件: 铁必须位于盐中金属的前面 (活动性顺序表)。
- 例子:
-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 Fe + 2AgNO₃ → Fe(NO₃)₂ + 2Ag
- 注意: 当盐溶液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时,铁优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离子。
4. 铁的氧化还原性
- 还原性: 铁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
- 氧化剂: 氧气、氯气、浓硫酸、硝酸、金属阳离子等。
- 变价性: 铁既可以表现出+2价,也可以表现出+3价。
- +2价: 亚铁离子 (Fe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铁离子。
- +3价: 铁离子 (Fe³⁺),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某些还原剂。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 氧化物
- 氧化亚铁 (FeO): 黑色固体,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
- 三氧化二铁 (Fe₂O₃): 红色固体,俗称铁红,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作为颜料。
- 四氧化三铁 (Fe₃O₄): 黑色晶体,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或磁铁矿。
2. 氢氧化物
- 氢氧化亚铁 (Fe(OH)₂): 白色固体,极易被空气氧化成氢氧化铁。
- 方程式:4Fe(OH)₂ + 2H₂O + O₂ → 4Fe(OH)₃
- 氢氧化铁 (Fe(OH)₃): 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酸,是制取铁盐的重要原料。
- 制备: 向铁盐溶液中加入强碱。
- 方程式:Fe³⁺ + 3OH⁻ → Fe(OH)₃↓
- 性质: 受热分解成三氧化二铁和水。
- 方程式:2Fe(OH)₃ → Fe₂O₃ + 3H₂O (加热)
3. 盐
- 亚铁盐 (Fe²⁺):
- 特点: 溶液呈浅绿色,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成铁盐。
- 检验: 可以用K₃[Fe(CN)₆] 溶液检验,产生蓝色沉淀。
- 铁盐 (Fe³⁺):
- 特点: 溶液呈黄色,具有氧化性。
- 检验: 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 (KSCN) 检验,溶液变血红色。
- 方程式: Fe³⁺ + 3SCN⁻ ⇌ Fe(SCN)₃
四、铁的冶炼
- 原理: 利用还原剂 (如焦炭、一氧化碳、氢气等) 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铁。
- 高炉炼铁:
- 原料: 铁矿石 (如赤铁矿、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
- 反应过程:
- 焦炭燃烧:C + O₂ → CO₂ (放出大量热)
- CO₂与焦炭反应:CO₂ + C → 2CO
- CO还原铁矿石:3CO + Fe₂O₃ → 2Fe + 3CO₂
- 石灰石分解:CaCO₃ → CaO + CO₂ (高温)
- CaO与SiO₂反应:CaO + SiO₂ → CaSiO₃ (形成炉渣)
- 产物: 生铁、炉渣。
五、铁的保护
- 防止铁生锈:
- 原理: 阻止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
- 方法:
- 表面覆盖保护层:油漆、镀锌、搪瓷等。
- 保持干燥:避免铁制品在潮湿环境中暴露。
- 加入合金元素:制成不锈钢。
- 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法 (例如:将锌块连接在钢铁结构上),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六、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
- 亚铁离子(Fe²⁺)的检验: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 铁离子(Fe³⁺)的检验: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立即变血红色。
-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
- Fe²⁺ → Fe³⁺ (氧化):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硝酸等。
- Fe³⁺ → Fe²⁺ (还原):加入还原剂,如铁粉、亚硫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