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思维导图

《胆道感染思维导图》

一、定义与分类

1.1 定义

  • 胆道系统:肝脏、胆囊、胆管及其相关结构。
  • 胆道感染: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胆道系统炎症。

1.2 分类

  • 按部位分:
    • 胆囊炎: 胆囊的炎症。
    • 胆管炎: 胆管的炎症。
    • 肝脓肿: 肝脏内的脓液聚集。
  • 按病程分:
    •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起病急,症状重。
    • 慢性胆囊炎/胆管炎: 病程长,症状轻。
  • 按是否合并胆管梗阻:
    • 梗阻性胆囊炎/胆管炎: 胆管被结石、肿瘤等阻塞。
    • 非梗阻性胆囊炎/胆管炎: 胆管无明显阻塞。
  • 按病因分:
    • 细菌性胆道感染: 最常见。
    • 真菌性胆道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常见。
    • 寄生虫性胆道感染: 华支睾吸虫病等。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

2.1 病因

  • 细菌感染:
    • 最常见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厌氧菌等。
    • 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淋巴道感染、邻近器官蔓延。
  • 真菌感染:
    • 常见病原菌: 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
    • 易感人群: 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
  • 寄生虫感染:
    • 常见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蛔虫、姜片虫等。
    • 感染途径: 食用未煮熟的鱼虾、不洁饮食。

2.2 危险因素

  • 胆道结石: 最常见,导致胆管梗阻,增加感染风险。
  • 胆道肿瘤: 阻塞胆管,影响胆汁引流。
  • 胆道狭窄: 手术后、先天性因素等。
  • 胆道手术或介入: ERCP、PTCD等可能引入病原菌。
  • 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 高龄: 免疫功能下降。
  • 肥胖: 增加胆囊结石风险。

三、临床表现

3.1 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
    • 右上腹痛: 持续性或绞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 恶心、呕吐: 常伴有厌食。
    • 发热: 体温升高。
    • 墨菲征(Murphy's sign)阳性: 深吸气时,右上腹触痛加重。
  • 慢性胆囊炎:
    • 右上腹不适: 餐后饱胀、嗳气、消化不良。
    • 间歇性右上腹痛: 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

3.2 胆管炎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Charcot三联征):
    • 腹痛: 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
    • 寒战、高热: 体温可高达39-40℃。
    • 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
  • 重症急性胆管炎(Reynolds五联征):
    • Charcot三联征 + 休克 + 精神状态改变。
  • 慢性胆管炎:
    • 反复发作的腹痛、黄疸: 程度较轻。
    •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腹胀。
    • 可能出现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3.3 其他

  • 肝脓肿:
    • 发热: 弛张热或稽留热。
    • 右上腹痛: 可伴有肝脏压痛。
    • 全身中毒症状: 乏力、消瘦。
    • 可能出现黄疸。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4.1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肝功能: ALT、AST、ALP、GGT升高,胆红素升高。
  • 血淀粉酶、脂肪酶: 排除胰腺炎。
  • 血培养: 明确病原菌。
  •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炎症指标升高。
  • 粪便检查: 查寄生虫卵。

4.2 影像学检查

  • B超:
    • 胆囊炎: 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结石。
    • 胆管炎: 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
    • 肝脓肿: 肝脏内液性暗区。
  • CT:
    • 更清晰地显示胆道及周围组织结构。
    • 可发现胆道结石、肿瘤、脓肿等。
  • MRI/MRCP:
    • 更清晰地显示胆管细节。
    • 可用于诊断胆道先天性异常。
  • ERCP:
    • 可进行胆道造影、取石、放置支架等。
    • 具有一定的侵入性,需谨慎选择。
  • PTC/PTCD: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
    • 用于解除胆道梗阻。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5.1 诊断

  •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明确感染部位、病因、严重程度。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尽早诊断,防止发展为重症胆管炎。

5.2 鉴别诊断

  • 急性胰腺炎: 上腹痛、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 消化性溃疡穿孔: 急性腹痛、腹膜炎体征。
  • 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痛。
  • 肝脏肿瘤: 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 右侧胸膜炎/肺炎: 胸痛、呼吸困难。

六、治疗

6.1 一般治疗

  • 禁食: 减轻胆道负担。
  • 补液: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 镇痛: 缓解疼痛。
  • 营养支持: 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

6.2 抗感染治疗

  • 经验性抗生素选择:
    • 首选: 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
    • 常用药物: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等。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 寄生虫感染: 驱虫药物,如吡喹酮、阿苯达唑。

6.3 胆道引流

  • 解除胆道梗阻,控制感染。
  • 方法:
    • ERCP: 内镜下胆管取石、放置支架。
    • PTCD: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 外科手术: 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等。

6.4 手术治疗

  • 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 急诊胆囊切除术(早期)。
    • 慢性胆囊炎: 择期胆囊切除术。
  • 肝脓肿:
    • 经皮穿刺引流术: 适用于体积较小、位置表浅的脓肿。
    • 外科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的脓肿。

七、并发症

  • 脓毒症: 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进展,血压下降。
  • 胆道出血: 胆管损伤。
  • 胆漏: 胆汁从胆道系统漏出。
  • 肝功能衰竭: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八、预防

  • 积极治疗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原发疾病。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 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真菌感染。
  • 高危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监测。
  • 胆道手术或介入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名著概括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