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国家宪法日
一级分支:起源与设立
- 设立背景: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弘扬宪法精神
- 增强全民宪法意识
- 维护宪法权威
- 设立时间: 2014年11月1日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 确定日期: 12月4日
- 1982年宪法正式颁布日期
- 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级分支: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 地位:
- 国家的根本大法
-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作用:
- 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发展道路
- 保障了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
- 规范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和依据
- 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一级分支:宪法的内容
- 序言:
- 阐明历史和现实
- 确认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
- 总纲:
- 规定国家的性质
- 规定国家制度
- 规定国家任务和目标
-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 宗教信仰自由
- 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权利和自由
- 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
- 妇女权益的保护
- 华侨权益的保护
- 宪法规定的其他权利
-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 国家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
- 国家主席(代表国家,发布法律,接受外国使节)
- 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行政管理)
-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政权机关)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 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
- 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 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一级分支: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 宪法实施的保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
- 国家机构的依法履职
-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宪法监督的机制: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 公民的监督
- 司法机关的监督
- 违宪审查:
- 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
- 确保法律法规符合宪法规定
- 维护宪法权威
- 宪法解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 确保宪法条款的准确理解和适用
一级分支:宪法宣传教育
- 目的:
- 增强全民宪法意识
- 弘扬宪法精神
- 推动宪法实施
- 对象:
- 全体公民
- 重点是青少年和领导干部
- 方式:
- 课堂教学
- 社会宣传
- 媒体宣传
- 主题活动(宪法日纪念活动)
- 内容:
- 宪法的基本知识
- 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 宪法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
- 宪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 最新的宪法修正案
一级分支:宪法修正案
- 宪法修改的程序: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宪法修正案的议案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重要修正案及其内容:
- 例如:
- 1988年修正案(允许私营经济发展)
- 1993年修正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9年修正案(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 2004年修正案(保护私有财产,尊重和保障人权)
- 2018年修正案(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完善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增设监察委员会)
- 例如:
- 宪法修改的意义:
- 适应时代发展变化
- 反映人民的意愿
- 完善宪法的内容
- 增强宪法的生命力
一级分支: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一级分支:新时代宪法发展
-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
-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宪法作用: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