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思维导图高清》
中心主题:中国民间故事
I. 故事类型
- A. 神话传说
-
- 开天辟地类
- a. 盘古开天:混沌世界、创造天地、精气化生
- b. 女娲造人:炼石补天、抟土造人、规范婚姻
- c. 夸父逐日:不畏艰辛、为民牺牲、精神象征
- 开天辟地类
-
- 英雄人物类
- a. 后羿射日:十日并出、射日救民、英雄气概
- b. 精卫填海:含冤而死、矢志不渝、不屈精神
- c.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洪涝、功德无量
- 英雄人物类
-
- 自然现象类
- a. 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王母阻挠、七夕相会
- b. 嫦娥奔月:偷吃仙药、孤独广寒宫、象征团圆
- c. 孟姜女哭长城:爱情忠贞、悲惨命运、长城崩塌
- 自然现象类
-
- 创世神话
- a. 三皇五帝: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猎)、神农氏(尝百草)、黄帝(统一华夏)
- b. 各民族创世神话:不同民族的创世英雄和文化起源
- 创世神话
-
- B. 寓言故事
-
- 讽刺类
- a.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愚蠢可笑
- b. 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蒙混过关、自欺欺人
- c. 刻舟求剑:不知变通、死板教条、方法错误
- 讽刺类
-
- 教育类
- a.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适得其反、违反规律
- b. 自相矛盾:逻辑混乱、无法自圆其说、观点错误
- c. 叶公好龙:表里不一、虚情假意、言行不符
- 教育类
-
- 动物寓言
- a. 狐假虎威:倚仗权势、虚张声势、本质空虚
- b.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见识有限、孤陋寡闻
- c. 鹬蚌相争:互相争斗、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 动物寓言
-
- C. 爱情故事
-
- 悲剧爱情
- a.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封建礼教、爱情悲剧
- b. 白蛇传:人妖之恋、法海阻挠、雷峰塔镇压
- c. 焦仲卿与刘兰芝:封建礼教、爱情悲剧、殉情而死
- 悲剧爱情
-
- 美好爱情
- a. 董永与七仙女:孝感动天、仙凡之恋、美好愿望
- b. 张生与崔莺莺(西厢记):冲破礼教、自由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虽为戏曲改编,但民间流传甚广)
- 美好爱情
-
- D. 英雄故事
-
- 除暴安良
- a. 武松打虎:英雄气概、除暴安良、为民除害
- b. 李逵杀虎:粗犷豪放、除恶扬善、劫富济贫
- 除暴安良
-
- 抗击外敌
- a. 花木兰:替父从军、巾帼英雄、爱国情怀
- b. 岳飞:精忠报国、抗金英雄、民族气节
- 抗击外敌
-
- 民间侠义
- a. 包公故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惩恶扬善 (虽为历史人物,但民间故事丰富)
- 民间侠义
-
II. 地域特色
- A. 北方地区
-
- 粗犷豪放:风格豪迈、人物性格鲜明
-
- 历史故事:与长城、古战场等相关
-
- 幽默诙谐:语言生动、充满地方特色
-
- B. 南方地区
-
- 细腻婉约: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
- 水乡特色:与水、船、鱼等相关
-
- 神怪传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神秘色彩
-
- C. 西部地区
-
-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习俗
-
- 宗教色彩:与佛教、藏传佛教等相关
-
- 荒漠戈壁:与自然环境相关,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
- D. 少数民族
-
- 各民族独特的创世神话、英雄传说、爱情故事等
-
- 体现民族文化、信仰、习俗
-
- 例如:彝族的《梅葛》、蒙古族的《格萨尔王传》
-
III. 主题思想
- A. 歌颂善良与正义
-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 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 人性的光辉,善良的力量
-
- B. 反抗压迫与束缚
-
-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
- 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
- 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
- C. 赞美爱情与忠贞
-
- 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
- 反抗封建婚姻制度
-
-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 D. 弘扬传统美德
-
- 孝道、忠义、勇敢、善良
-
- 勤劳、节俭、诚实、守信
-
- 爱国、爱家、助人为乐
-
IV. 艺术特色
- A. 口头文学
-
-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
- 易于传播,深受大众喜爱
-
- 充满民间智慧
-
- B. 想象丰富
-
- 充满神话色彩,想象力丰富
-
-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巧妙
-
- 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
- C. 情节曲折
-
- 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
- 矛盾冲突激烈,扣人心弦
-
- 结局通常圆满,符合大众心理
-
- D. 表现手法多样
-
- 拟人化、神化、夸张等手法运用广泛
-
-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 蕴含深刻的哲理
-
V. 文化价值
- A. 传承民族文化
-
-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
- 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
- B. 了解社会生活
-
- 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
- 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
-
- 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
- C. 陶冶情操
-
-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 弘扬传统美德
-
- 提高审美情趣
-
- D. 教育意义
-
- 通过故事传递道德观念
-
- 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 启迪智慧,增长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