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思维导图

《审计学思维导图》

一、审计概论

1.1 审计的定义与目标

  • 定义: 对经济活动和相关信息的确认、评估,并沟通其结果的过程。
  • 目标: 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相关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 管理层视角: 改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
    • 投资者视角: 评估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投资决策。
    • 公众视角: 监督企业行为、维护社会利益。

1.2 审计的类型

  • 按审计主体分类:

    • 外部审计(独立审计): 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执行,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 目标: 公正性、独立性。
      • 执行者: 注册会计师 (CPA)。
    • 内部审计: 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执行,为管理层提供改进建议。
      • 目标: 提升运营效率、风险管理、合规性。
      • 执行者: 内部审计师 (CIA)。
    • 政府审计: 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监督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
      • 目标: 促进公共资源有效利用、保障公共利益。
      • 执行者: 审计署、地方审计局。
  • 按审计内容分类:

    • 财务报表审计: 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进行审计。
      • 目标: 验证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
    • 合规审计: 对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审计。
      • 目标: 评估合规风险、改进合规体系。
    • 绩效审计: 对企业或部门的运营效率和效果进行审计。
      • 目标: 评估绩效、提出改进建议。
    • 信息系统审计: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进行审计。
      • 目标: 确保信息系统支持业务运营、保护信息资产。

1.3 审计的理论基础

  • 代理理论: 管理者作为代理人,股东作为委托人,审计减少代理成本。
  • 信息不对称理论: 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效率。
  • 保险理论: 审计可以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保险。

二、审计过程

2.1 审计计划阶段

  • 初步业务活动:
    • 接受委托: 评估自身能力、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
    • 沟通前任注册会计师: 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 识别审计风险: 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 确定审计范围: 明确审计的期间、范围、重要性水平。
    • 制定审计时间表和预算: 安排审计资源,控制审计成本。
  • 编制具体审计计划:
    • 设计审计程序: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技术。
    • 确定样本规模: 确定需要检查的交易和余额数量。
    • 分配审计任务: 指派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

2.2 审计实施阶段

  • 风险评估: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行业特点、经营模式、内部控制。
    •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考虑舞弊风险。
  • 控制测试:
    • 设计和执行控制测试程序: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如果控制有效,则可以降低实质性程序。
  • 实质性程序:
    • 实质性分析程序: 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识别异常波动。
    • 细节测试: 检查交易和余额的细节,验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 函证: 向第三方确认信息。
      • 检查: 检查文件和记录。
      • 监盘: 观察实物资产。
      • 重新计算: 验证计算的准确性。
      • 追溯: 从财务报表追溯到原始凭证。
      • 顺查: 从原始凭证顺查到财务报表。

2.3 审计报告阶段

  • 审计证据的评价:
    • 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 识别未更正错报。
  • 形成审计意见:
    • 无保留意见: 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公允列报。
    • 保留意见: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不具有广泛性影响。
    • 否定意见: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且具有广泛性影响。
    • 无法表示意见: 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 出具审计报告:
    • 包含审计意见、审计范围、责任声明等内容。
    • 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 与管理层沟通:
    • 沟通发现的重大缺陷和错报。
    • 提出改进建议。

三、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

3.1 审计风险

  • 定义: 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 组成要素:
    • 固有风险: 在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项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存在错报的可能性。
    • 控制风险: 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的可能性。
    • 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存在的错报的可能性。
  • 审计风险模型: AR = IR CR DR
    • AR:审计风险
    • IR:固有风险
    • CR:控制风险
    • DR:检查风险

3.2 内部控制

  • 定义: 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运营效率、财务报告可靠和合规目标的过程。
  • 内部控制要素 (COSO框架):
    • 控制环境: 组织的整体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 风险评估: 管理层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过程。
    • 控制活动: 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
      • 授权批准、绩效考核、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
    • 信息与沟通: 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需要知道的人员。
    • 监督活动: 评估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过程。
  •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人为判断错误、串通舞弊、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成本效益考虑

四、审计职业道德

4.1 基本原则

  • 独立性:
    • 实质上的独立性: 内心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 形式上的独立性: 避免任何可能损害公正性的情况。
  • 诚信客观: 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 专业胜任能力: 具备完成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保密性: 对客户信息保密。
  • 应有的关注: 勤勉尽责、谨慎执业。

4.2 违规行为及处罚

  • 虚假审计报告:
  • 内幕交易:
  • 泄露商业秘密:
  • 收受贿赂:

以上是《审计学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框架,涵盖了审计概论、审计过程、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以及审计职业道德等关键知识点。 该框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童年思维导图图片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