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思维导图
《苏菲的世界思维导图》
I. 哲学入门
A.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 自然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 (Thales): 水是万物之源
- 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 “无定形” (apeiron) 是本原
- 阿那克西美尼 (Anaximenes): 气是万物之源
- 埃利亚学派
- 巴门尼德 (Parmenides): 存在是不变的,感官是不可靠的
- 芝诺 (Zeno):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悖论)
- 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 四元素 (土、水、火、气) 和爱/恨
- 阿那克萨戈拉 (Anaxagoras): 种子 (spermata) 和努斯 (nous, 理性)
- 原子论者
- 留基伯 (Leucippus)
-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万物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B. 苏格拉底 (Socrates)
- 苏格拉底方法 (Socratic Method): 通过提问来探究真理
-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自知之明
- 关注伦理道德: 善、美、正义
- 被判处死刑: 因为“腐蚀青年”和“不敬神”
C. 柏拉图 (Plato)
- 理念论 (Theory of Forms):
- 存在一个完美的、永恒的理念世界
-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 洞穴寓言 (Allegory of the Cave)
- 灵魂不朽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 理想国 (The Republic): 哲人王统治
D.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 形式与质料 (Form and Matter)
- 目的论 (Teleology): 万物都有其目的
- 逻辑学 (Logic): 三段论 (Syllogism)
- 伦理学 (Ethics): 中庸之道 (Golden Mean)
- 政治学 (Politics): 强调城邦的重要性
II. 中世纪哲学
A. 希腊化时期
- 犬儒学派 (Cynicism): 蔑视社会习俗,追求自然的生活
- 斯多葛学派 (Stoicism): 接受命运,追求内心的平静
- 伊壁鸠鲁学派 (Epicureanism): 追求快乐,但避免痛苦
- 新柏拉图主义 (Neoplatonism): 普罗提诺 (Plotinus) 的“太一” (The One)
B. 中世纪哲学
- 奥古斯丁 (Augustine):
- 上帝是真理的源泉
- 原罪 (Original Sin)
- 自由意志 (Free Will)
-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 调和理性与信仰
- 自然法 (Natural Law)
- 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
III.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A.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 人文主义 (Humanism): 关注人本身,而非神
- 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Copernicus), 伽利略 (Galileo)
- 马基雅维利 (Machiavelli): 《君主论》 (The Prince)
B. 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
- 理性主义 (Rationalism):
- 笛卡尔 (Descartes): “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m)
- 斯宾诺莎 (Spinoza): 泛神论 (Pantheism)
- 莱布尼茨 (Leibniz): 单子论 (Monadology)
- 经验主义 (Empiricism):
- 洛克 (Locke): 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 (Tabula Rasa)
- 贝克莱 (Berkeley): “存在即被感知” (Esse est percipi)
- 休谟 (Hume): 因果关系的怀疑论
C. 卢梭 (Rousseau)
- 社会契约论 (Social Contract Theory)
- “返回自然” (Return to Nature)
- 《爱弥儿》 (Emile): 自然教育
IV. 19世纪哲学
A. 康德 (Kant)
- 先验哲学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知识的界限
- 物自体 (Noumenon) 与现象 (Phenomenon)
- 道德法则 (Moral Law): 绝对命令 (Categorical Imperative)
- 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 黑格尔 (Hegel)
- 辩证法 (Dialectic): 正题 (Thesis) - 反题 (Antithesis) - 合题 (Synthesis)
- 精神 (Geist): 历史的推动力
- 绝对观念 (Absolute Idealism)
C. 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 克尔凯郭尔 (Kierkegaard): 信仰的飞跃 (Leap of Faith)
- 尼采 (Nietzsche):
- 上帝已死 (God is Dead)
- 权力意志 (Will to Power)
- 超人 (Übermensch)
D. 马克思 (Marx)
- 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阶级斗争 (Class Struggle)
- 资本主义批判 (Critique of Capitalism)
E. 达尔文 (Darwin)
- 进化论 (Theory of Evolution):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V. 20世纪哲学
A.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 詹姆斯 (James): 真理是实用的 (Truth is what works)
- 杜威 (Dewey): 强调经验和实践
B. 存在主义 (Continued)
- 海德格尔 (Heidegger):
- “此在” (Dasein)
- 存在与时间 (Being and Time)
- 萨特 (Sartre):
- “存在先于本质”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 自由与责任
C. 分析哲学 (Analytic Philosophy)
-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 早期: 语言的图像理论
- 晚期: 语言游戏 (Language Games)
- 逻辑实证主义 (Logical Positivism)
D.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 福柯 (Foucault): 权力与知识
- 德里达 (Derrida):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 利奥塔 (Lyotard): 元叙事的终结 (The End of Grand Narratives)
VI. 总结
A. 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 理解世界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 自我认知 (Self-Awareness)
- 人生意义 (Meaning of Life)
B. 未来的哲学
- 伦理挑战 (Ethical Challenges): 技术伦理、环境伦理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文化差异与冲突
- 科技发展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