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思维导图》
I. 昏迷的定义与概述
A. 定义
- 意识丧失: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完全觉察丧失。
- 无反应性:对外部刺激(包括疼痛)缺乏反应。
-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超过几分钟,与短暂晕厥区分。
B. 昏迷的深度分级
-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最常用的评估工具,评估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 睁眼反应:自发、应答指令、应答疼痛、无反应。
- 语言反应:定向、混乱、不适当、无意义、无反应。
- 运动反应:听从指令、定位疼痛、退缩反应、屈曲反应、伸展反应、无反应。
- GCS评分范围:3-15分 (3分最严重,15分正常)。
- 其他评估方法:
- FOUR评分:更能评估脑干功能,适合插管患者。
C. 昏迷的临床表现
- 缺乏自发运动:肢体无自主活动。
- 呼吸异常:可能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呼吸节律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 瞳孔变化: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反射消失或异常:深反射减弱或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
- 体温异常:高热或低体温。
- 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
II. 昏迷的病因
A. 颅内疾病
- 脑血管疾病:
- 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
- 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
-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动脉瘤破裂引起。
- 颅脑外伤:
- 脑挫裂伤:直接损伤脑组织。
- 硬膜下血肿:通常由桥静脉撕裂引起。
- 硬膜外血肿:通常由颞骨骨折合并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
- 弥漫性轴索损伤:广泛的神经纤维损伤。
- 颅内感染:
- 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脑膜炎。
- 脑炎:病毒性(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
- 脑脓肿: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灶。
- 脑肿瘤:
- 原发性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等。
- 转移性脑肿瘤:来自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脑。
- 癫痫持续状态:
-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多次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
- 其他:
- 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
- 高血压脑病:严重高血压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B. 全身性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酮体引起的酸中毒。
-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严重高血糖、脱水。
- 低血糖:血糖过低导致脑功能障碍。
- 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引起的氨中毒。
- 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毒素蓄积。
-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严重甲状腺功能异常。
-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
- 中毒:
- 药物过量: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阿片类等。
- 酒精中毒:大量酒精摄入。
- 一氧化碳中毒:缺氧。
- 其他毒物:有机磷农药、重金属等。
- 感染:
- 败血症:全身性感染。
- 严重肺炎:低氧血症。
- 其他:
- 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跳骤停。
- 高碳酸血症:CO2潴留。
- 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 体温过高或过低:严重中暑或失温。
- 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III. 昏迷的诊断与评估
A. 病史采集
- 详细了解发病过程:起病方式、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肿瘤等。
- 用药史:当前使用的药物及过敏史。
- 中毒史:有无接触毒物或服用过量药物。
- 家族史:有无遗传性疾病。
B. 体格检查
- 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营养状况。
- 神经系统检查:
- 意识状态评估(GCS评分、FOUR评分)。
- 脑神经功能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眼球运动、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等。
- 运动功能检查:肢体肌力、肌张力、反射。
- 感觉功能检查:痛觉刺激反应。
- 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
- 其他系统检查:心肺听诊、腹部检查等。
C.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快速评估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 头颅MRI: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结构,可发现细小病灶。
- 脑血管造影(CTA/MRA):评估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生化指标:评估感染、代谢紊乱、肝肾功能等。
- 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酸碱平衡。
- 血糖:评估高血糖或低血糖。
- 电解质:评估电解质紊乱。
- 药物浓度:评估药物中毒。
- 脑脊液检查:评估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毒物筛查:评估中毒。
- 其他检查:
- 脑电图(EEG):评估癫痫活动、脑功能状态。
- 诱发电位:评估感觉和运动通路功能。
IV. 昏迷的治疗
A. 一般支持治疗
- 维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营养支持:鼻饲或静脉营养。
- 预防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 体温管理: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
B. 病因治疗
- 脑血管疾病:
- 脑出血:降压、止血、手术清除血肿。
- 脑梗死:溶栓、抗凝、脑保护。
- 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夹闭或栓塞动脉瘤。
- 颅脑外伤:
- 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 颅内感染:
-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
- 脑肿瘤:
-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 癫痫持续状态:
- 抗癫痫药物。
- 代谢性疾病:
- 纠正代谢紊乱,如降血糖、升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 中毒:
- 解毒剂、支持治疗。
C. 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 抬高头部:30-45度。
-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 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
- 呼吸管理: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 巴比妥类药物:降低脑代谢。
- 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
- 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
V. 昏迷的预后
A. 影响预后的因素
- 昏迷的病因:不同病因预后差异大。
- 昏迷的深度: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
- 昏迷的持续时间: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 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越多,预后越差。
- 并发症: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
B. 可能的预后
- 完全恢复:意识恢复,神经功能无明显障碍。
- 部分恢复:意识恢复,但留有神经功能障碍。
- 植物状态:意识丧失,但保留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 脑死亡: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C. 预后评估
-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功能。
- 结合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评估脑功能。
- 与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预后情况。
VI. 昏迷患者的护理
A. 呼吸道管理
-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 监测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 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 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B. 循环管理
- 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抗凝药物、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
C. 营养管理
- 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应。
- 监测血糖:防止高血糖或低血糖。
- 评估营养状况:定期监测体重、白蛋白等指标。
D. 皮肤护理
-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
- 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减轻局部压力。
E. 预防感染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敷料、导管等。
- 监测体温: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
F. 其他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口腔护理。
- 保护眼睛:使用眼药水、眼罩。
- 预防便秘:使用缓泻剂、灌肠。
- 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者,定期更换尿袋。
- 心理支持:安慰家属,提供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