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全书的思维导图》
一、 导语 (总览)
- 主题: 《西游记》全书
- 核心: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 价值: 展现了降妖除魔、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历程,体现了惩恶扬善、追求真理的思想。
- 结构:
- 全书结构: 分为“石头出世”、“唐僧出世”、“孙悟空出世”、“取经缘起”、“取经过程”、“取得真经”等阶段
- 故事线索: 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穿插各路神仙妖怪的故事
二、 组成部分 (一级分支)
-
(一) 石头出世 (第一至七回)
- 内容: 描写孙悟空的来历和早年生活。
- 子节点:
- 花果山诞生: 灵根孕育仙胞,孕育出石猴。
- 水帘洞称王: 石猴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被尊为美猴王。
- 寻仙访道: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漂洋过海寻访仙人。
- 拜师学艺: 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取名孙悟空。
- 大闹地府: 孙悟空勾销生死簿,扰乱地府秩序。
- 龙宫夺宝: 孙悟空抢夺东海龙宫的金箍棒和披挂。
- 官封弼马温: 玉帝招安孙悟空,封其为弼马温。
- 大闹天宫: 孙悟空不满弼马温职位,反下天庭,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兵天将大战。
- 被压五行山: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
-
(二) 唐僧出世 (第八至十二回)
- 内容: 描写唐僧的身世来历,以及取经缘起。
- 子节点:
- 唐僧身世: 陈光蕊赴任江州,被刘洪所害,其妻殷温娇产下唐僧(玄奘)。
- 唐僧认亲: 唐僧长大后得知身世,为父报仇。
- 魏征斩龙: 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引出取经之事。
- 观音显圣: 观音菩萨点化唐太宗,宣扬大乘佛法,提出西天取经。
- 唐太宗发愿: 唐太宗派遣唐僧西天取经,赐名唐三藏。
-
(三) 取经缘起 (第十三回)
- 内容: 正式开启取经之路,收服弟子。
- 子节点:
- 唐僧启程: 唐僧离开长安,踏上西行之路。
- 收孙悟空: 唐僧解救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收其为徒,赐法号行者。
- 观音紧箍咒: 观音菩萨传授唐僧紧箍咒,用以管束孙悟空。
- 小白龙化马: 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烧毁明珠,被贬为白马,驮唐僧西行。
-
(四) 取经过程 (第十四回至第九十九回)
- 内容: 描写唐僧师徒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 子节点 (选取部分重要情节):
- 黑风山: 孙悟空与黑熊精斗法,观音菩萨收伏黑熊精。
- 高老庄: 收服猪八戒,赐法号悟能。
- 流沙河: 收服沙僧,赐法号悟净。
- 五庄观: 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推倒人参果树,后请观音菩萨救活。
- 白骨精: 唐僧被白骨精迷惑,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孙悟空赶走。
- 黄袍怪: 唐僧被黄袍怪捉住,猪八戒请回孙悟空,降服黄袍怪。
- 金角银角: 太上老君的炼丹童子下界为妖,孙悟空与其斗智斗勇。
- 乌鸡国: 唐僧师徒帮助乌鸡国王子复仇。
- 红孩儿: 孙悟空不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观音菩萨收伏红孩儿。
- 车迟国: 唐僧师徒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
- 女儿国: 唐僧险些被女儿国国王招亲,孙悟空设计帮助唐僧脱身。
-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冒充孙悟空,扰乱三界,后被如来佛祖识破并降伏。
- 火焰山: 孙悟空借芭蕉扇,熄灭火焰山火焰。
- 小雷音寺: 黄眉老佛摆下金饶大阵,困住孙悟空。
- 狮驼岭: 狮驼岭三魔王(青狮精、白象精、大鹏金翅雕)实力强大,孙悟空费尽周折才将其降伏。
- 比丘国: 国王受白鹿精迷惑,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孙悟空救下这些孩童。
- 陷空山无底洞: 金鼻白毛老鼠精掳走唐僧,孙悟空最终将其降伏。
- 玉华州: 三个王子拜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师,被九灵元圣所害。
- 天竺国: 唐僧师徒路过天竺国,遇到假公主,最终真相大白。
-
(五) 取得真经 (第一百回)
- 内容: 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
- 子节点:
- 抵达灵山: 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灵山。
- 无字经书: 阿傩、迦叶索要人事,给予唐僧无字经书。
- 重取真经: 唐僧发现无字经书,返回重取,得到真经。
- 功成圆满: 唐僧师徒返回大唐,传播佛法。
- 封赏: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恢复龙身。
三、 人物关系 (可选,增加复杂性)
- 核心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 辅助人物:
- 神仙: 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各路星君等
- 妖怪: 白骨精、黄袍怪、金角银角、红孩儿、狮驼岭三魔王等
四、 主题思想 (总结)
- 降妖除魔: 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积极主题。
- 坚持不懈: 展现了唐僧师徒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 团结协作: 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惩恶扬善: 弘扬了惩罚邪恶,奖励善良的社会价值观。
- 追求真理: 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