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台湾历史
-
一、史前时期 (约25000年前 - 17世纪初)
- 1.1 人类活动痕迹:
- 旧石器时代:长滨文化 (台东长滨乡,距今约25000-5000年)。特征:打制石器。
- 新石器时代:
- 大坌坑文化 (约7000-5000年前)。特征:粗绳纹陶器。
- 圆山文化 (约4500-3500年前)。特征:贝冢、栏杆式建筑。
- 卑南文化 (约3500-2300年前)。特征:石板棺、玉器、巨石文化。
- 1.2 南岛语族:
- 台湾原住民是南岛语族的重要分支。
- 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 社会组织:部落形态,狩猎、农耕。
- 与外界接触:早期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贸易。
- 1.3 无文字记载:
- 史前历史主要依靠考古发现和口述传说。
- 1.1 人类活动痕迹:
-
二、大航海时代与荷兰、西班牙殖民 (1624-1662)
- 2.1 荷兰统治 (1624-1662):
- 目的:建立远东贸易基地,与葡萄牙竞争。
- 据点:大员(今台南安平),建立热兰遮城(Zeelandia)。
- 经济政策:
- 鼓励汉人移民,开垦土地。
- 实施“王田制”,土地国有。
- 征收人头税、土地税。
- 控制蔗糖、鹿皮贸易。
- 社会治理:
- 建立学校,传播基督教。
- 镇压原住民反抗。
- 引入新的作物和技术。
- 影响:奠定了台湾早期汉人社会的基础,促进了经济发展。
- 2.2 西班牙统治 (1626-1642):
- 据点:北部鸡笼(今基隆)和淡水,建立圣萨尔瓦多城。
- 目的:与荷兰竞争,传播天主教。
- 势力范围有限,主要在北部。
- 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 2.1 荷兰统治 (1624-1662):
-
三、明郑时期 (1662-1683)
- 3.1 郑成功攻台:
- 原因:清军攻占南京,郑成功退守厦门,需要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
- 1661年,郑成功率军攻打热兰遮城。
- 1662年,荷兰投降,郑成功建立政权。
- 3.2 郑氏政权的统治:
- 政治:沿用明朝制度,设立六部。
- 经济:
- 继续鼓励汉人移民。
- 实施“军屯”制度,士兵屯田。
- 发展农业,鼓励贸易。
- 社会:
-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 镇压原住民反抗。
- 内乱:郑成功死后,发生内乱,郑经继位。
- 3.3 清军攻台:
- 原因:清政府决心统一台湾,巩固统治。
- 施琅率领清军攻台。
- 1683年,澎湖海战,清军击败郑军。
- 郑克塽投降,明郑政权灭亡。
- 3.1 郑成功攻台:
-
四、清朝统治时期 (1683-1895)
- 4.1 纳入版图:
-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 逐渐在台湾设置县、厅等行政机构。
- 4.2 移民与开发:
- 初期限制移民,后逐渐放宽。
- 大量汉人涌入台湾,开垦土地。
- 形成“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乱”的局面,民变频发。
- 4.3 社会经济发展:
- 农业:稻米、甘蔗、茶叶等产量增加。
- 商业:对大陆贸易繁荣,鹿港、艋舺等港口兴起。
- 手工业:逐渐发展。
- 4.4 对原住民的政策:
- “理番”政策:分化、控制原住民。
- “土牛”制度:划分汉人与原住民的活动区域。
- 原住民土地被侵占,生存空间缩小。
- 4.5 开山抚番:
- 沈葆桢主持,加强对台湾的治理。
- 开辟道路,开发山区资源。
- 改善与原住民的关系。
- 4.6 中法战争:
- 法国攻打台湾,刘铭传率军抵抗。
- 法军占领基隆,后撤退。
- 4.7 设省:
- 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
- 加强建设,发展经济、教育。
- 4.1 纳入版图:
-
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1895-1945)
- 5.1 马关条约: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 5.2 初期抗日:
- 台湾人民组成义军,抵抗日军。
- “台湾民主国”成立,但很快失败。
- 零星的抗日活动持续不断。
- 5.3 日本的殖民统治:
- 总督府统治,实行高压政策。
- 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日语教育,改变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
- 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农业、工业。
- 建设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
- 压榨台湾资源,服务于日本的战争需要。
- 5.4 后期抗日:
- 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不断发展。
- 李友邦等人在大陆组织抗日武装。
- 5.1 马关条约:
-
六、中华民国时期 (1945-至今)
- 6.1 接收台湾:
- 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
- 6.2 二二八事件 (1947):
- 原因:政治腐败、经济恶化、官民冲突。
- 爆发经过:台北市查缉私烟事件引发。
- 影响:造成大量伤亡,加剧了台湾人民与国民党政府的矛盾。
- 6.3 戒严时期 (1949-1987):
- 原因:国共内战失败,国民党政府迁至台湾,实行戒严。
- 政治:压制异议,实行白色恐怖。
- 经济: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发展经济。
- 文化: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 6.4 经济起飞:
- 利用美国援助,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电子产业、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 6.5 民主化:
- 党外运动兴起,要求民主、自由。
- 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解除戒严。
- 李登辉推动修宪,实行总统直选。
- 6.6 政党轮替:
-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当选总统,实现政党轮替。
- 6.7 现状:
- 政治:多党制民主体制。
- 经济:高科技产业发达。
- 两岸关系:复杂,存在多种可能性。
- 国际地位:非联合国成员,但与许多国家保持非官方关系。
- 6.1 接收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