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思维导图》
一、 声母总览
- 定义: 位于音节开头的辅音。
- 数量: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加上零声母,共22个。
- 分类依据:
- 发音部位: 声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 发音方法: 发音时,克服阻碍的方式及声带振动的情况。
- 重要性: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不同音节,影响词义表达。
二、 声母分类详解
-
1. 按发音部位分类
-
1.1 双唇音 (b, p, m)
- 发音部位: 上下唇构成阻碍。
- 发音特点:
- 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例:八、玻、笔。
- p: 双唇送气清塞音。例:怕、泼、皮。
- m: 双唇浊鼻音。例:妈、摸、米。
-
1.2 唇齿音 (f)
- 发音部位: 下唇与上齿构成阻碍。
- 发音特点:
- f: 唇齿清擦音。例:发、佛、扶。
-
1.3 舌尖前音 (z, c, s) (也称平舌音)
- 发音部位: 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 发音特点:
-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例:字、子、自。
-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例:次、此、刺。
- s: 舌尖前清擦音。例:四、丝、死。
-
1.4 舌尖中音 (d, t, n, l)
- 发音部位: 舌尖抵住上齿龈。
- 发音特点:
- 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例:大、的、地。
-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例:他、特、提。
- n: 舌尖中浊鼻音。例:那、你、泥。
- l: 舌尖中浊边音。例:拉、了、里。
-
1.5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也称翘舌音)
- 发音部位: 舌尖翘起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 发音特点:
-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例:知、中、主。
-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例:吃、出、除。
- sh: 舌尖后清擦音。例:是、水、书。
- r: 舌尖后浊擦音。例:日、如、入。
-
1.6 舌面音 (j, q, x)
- 发音部位: 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 发音特点:
- j: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例:鸡、家、九。
- q: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例:气、七、去。
- x: 舌面前清擦音。例:西、下、洗。
-
1.7 舌根音 (g, k, h)
- 发音部位: 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
- 发音特点:
- 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例:哥、个、古。
- k: 舌根送气清塞音。例:可、课、苦。
- h: 舌根清擦音。例:喝、好、很。
-
-
2. 按发音方法分类
-
2.1 塞音 (b, p, d, t, g, k)
- 定义: 发音时,发音器官完全闭塞,气流冲破阻碍发出声音。
- 特点: 短促有力。
-
2.2 擦音 (f, s, sh, r, x, h)
- 定义: 发音时,发音器官接近,留有窄缝,气流摩擦通过发出声音。
- 特点: 声音持续,略带摩擦。
-
2.3 塞擦音 (z, c, zh, ch, j, q)
- 定义: 发音时,先完全闭塞,然后稍微放松,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
- 特点: 兼具塞音和擦音的特点。
-
2.4 鼻音 (m, n)
- 定义: 发音时,软腭下垂,关闭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流出。
- 特点: 声音响亮,带有鼻音色彩。
-
2.5 边音 (l)
- 定义: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
- 特点: 声音响亮,气流从舌头两边发出。
-
2.6 清音与浊音
-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b, p, f, d, t,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 浊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m, n, l, r)
-
2.7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 送气音: 发音时,有较强的气流呼出。(p, t, k, q, c, ch)
- 不送气音: 发音时,气流较弱。(b, d, g, j, z, zh)
-
-
3. 零声母
- 定义: 有些音节开头没有辅音,我们称之为零声母。
- 表示: 通常用符号ø表示。
- 特点: 实际语音中有微弱的摩擦。
- 例字: 安(ān)、饿(è)、衣(yī)、屋(wū)。
三、 声母辨正
- 平翘舌音辨正: 区分z/c/s 和 zh/ch/sh。
- 鼻音边音辨正: 区分n 和 l。
- f 和 h 辨正: 部分地区口音易混淆。
四、 声母学习方法
- 多听: 模仿标准发音。
- 多练: 反复练习,纠正错误发音。
- 勤查: 遇到不确定的音,及时查阅字典或请教他人。
- 对比: 对比相似音,找到差异。
- 利用拼音输入法: 使用拼音输入法辅助练习。
五、 总结
熟练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辨正,可以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为语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