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思维导图》
一、评估与现场安全
1.1 现场评估
- 1.1.1 安全评估
- 周围环境安全:
- 交通安全:车辆、行人
- 潜在危险源:火灾、爆炸、毒气、坍塌、电力
- 自身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
- 伤者数量:
- 判断伤亡人数
- 呼叫增援(如有需要)
- 周围环境安全:
- 1.1.2 伤情评估
- 初步评估:
- 意识状态(AVPU):
- A – Alert (清醒)
- V – Verbal (对语言有反应)
- P – Pain (对疼痛有反应)
- U – Unresponsive (无反应)
- 呼吸:
-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
- 听诊呼吸音(如有条件)
- 评估呼吸道是否通畅
- 循环:
- 触摸颈动脉或桡动脉搏动
- 观察皮肤颜色(苍白、发绀、潮红)
- 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 意识状态(AVPU):
- 详细评估:
- 询问病史(SAMPLE):
- S – Signs and Symptoms (体征和症状)
- A – Allergies (过敏史)
- M – Medications (正在服用的药物)
- P – Past medical history (既往病史)
- L – Last oral intake (最后一次进食或饮水时间)
- E –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incident (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 询问病史(SAMPLE):
- 初步评估:
1.2 呼叫急救
- 1.2.1 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11)
- 清晰准确地描述:
- 事故地点(详细地址)
- 事故类型
- 伤者数量和伤情
- 自身联系方式
- 保持通话畅通,配合调度员指示
- 清晰准确地描述:
二、常见急救处理
2.1 呼吸道梗阻
- 2.1.1 轻度梗阻
- 鼓励患者咳嗽
- 观察患者状态
- 2.1.2 重度梗阻
- 成人和儿童(1岁以上):
- 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
- 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虎口对准患者肚脐上方
- 另一手抱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 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 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
- 婴儿(1岁以下):
- 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
- 一手托住婴儿下颚,使其面朝下,头低于身体
- 用另一只手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 将婴儿翻转,用两根手指在婴儿胸骨下半部快速冲击5次
- 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 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
- 失去意识的患者:
-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成人和儿童(1岁以上):
2.2 心肺复苏(CPR)
- 2.2.1 成人CPR
- 胸外按压:
- 频率:100-120次/分钟
- 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
- 位置:胸骨下半部
- 人工呼吸:
- 按压30次,吹气2次
- 确保每次吹气胸部可见抬起
- 胸外按压:
- 2.2.2 儿童CPR
- 胸外按压:
- 频率:100-120次/分钟
- 深度:约5厘米
- 位置:胸骨下半部
- 人工呼吸:
- 按压15次,吹气2次(单人施救时30:2)
- 胸外按压:
- 2.2.3 婴儿CPR
- 胸外按压:
- 频率:100-120次/分钟
- 深度:约4厘米
- 位置:胸骨下半部,使用两根手指
- 人工呼吸:
- 按压15次,吹气2次(单人施救时30:2)
- 胸外按压:
- 2.2.4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按照AED指示操作
- 持续CPR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3 出血
- 2.3.1 外部出血
- 直接加压止血:
- 使用干净的敷料或布直接按压伤口
- 保持加压,直到出血停止
- 如果敷料被血浸透,不要移除,在上面再加一块敷料
-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 止血带(仅在直接加压无效时使用):
- 扎在伤口上方约5-7厘米处
- 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
- 不要松开止血带,等待专业急救人员
- 直接加压止血:
- 2.3.2 内部出血
- 识别:
- 腹部疼痛、肿胀
- 咳血、呕血、便血
- 意识模糊
- 急救措施:
- 保持患者平静
- 拨打急救电话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识别:
2.4 骨折
- 2.4.1 识别
- 疼痛
- 肿胀
- 畸形
- 活动受限
- 2.4.2 固定
- 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受伤部位
- 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 避免移动患者,等待专业急救人员
2.5 烧伤
- 2.5.1 一度烧伤
- 冷却:
-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10-20分钟
- 保护:
-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 冷却:
- 2.5.2 二度烧伤
- 冷却:
-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10-20分钟
- 保护:
-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 不要弄破水泡
- 送医治疗
- 冷却:
- 2.5.3 三度烧伤
- 保护:
- 用无菌纱布覆盖烧伤部位
- 避免粘连
- 拨打急救电话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保护:
2.6 中暑
- 2.6.1 识别
- 高热
- 皮肤干燥、潮红
- 意识模糊、抽搐
- 2.6.2 急救措施
-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
- 冷却:
- 用冷水喷洒或擦拭身体
- 用冰袋敷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 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清醒)
- 拨打急救电话
2.7 低血糖
- 2.7.1 识别
- 出汗
- 颤抖
- 心跳加速
- 意识模糊
- 2.7.2 急救措施
- 给予含糖食物或饮料(如果患者清醒)
-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不要强行喂食,拨打急救电话
三、注意事项
- 保持冷静,沉着应对
- 明确自身能力,避免冒险
-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