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思维导图

《刮风思维导图》

一、刮风的成因

1.1 大气压差异

1.1.1 高气压区

  • 空气密度大,下沉运动
  • 气温相对较低

1.1.2 低气压区

  • 空气密度小,上升运动
  • 气温相对较高

1.1.3 气压梯度力

  • 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力
  • 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1.2 地球自转的影响 (科里奥利力)

1.2.1 北半球

  • 风向右偏转

1.2.2 南半球

  • 风向左偏转

1.2.3 赤道附近

  • 科里奥利力较小,风向偏转不明显

1.3 地面摩擦力的影响

1.3.1 减缓风速

  • 降低风的动能

1.3.2 改变风向

  • 使风向偏向低压中心

1.4 太阳辐射差异

1.4.1 不同纬度

  • 赤道地区辐射多,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带
  • 两极地区辐射少,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带

1.4.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 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 导致海陆风、季风的形成

二、刮风的类型

2.1 按风力等级划分

2.1.1 静风 (0级)

  • 烟柱直上,无明显摆动

2.1.2 微风 (1-3级)

  • 树叶微动,旗帜飘动

2.1.3 和风 (4-5级)

  • 小树摇曳,水面起波纹

2.1.4 强风 (6-7级)

  • 大树摆动,行走困难

2.1.5 烈风 (8-9级)

  • 树枝折断,屋瓦吹落

2.1.6 暴风 (10-11级)

  • 拔树毁屋,造成严重破坏

2.1.7 飓风 (12级以上)

  • 极端破坏力,海面掀起巨浪

2.2 按成因划分

2.2.1 季风

  • 冬夏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影响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区

2.2.2 信风

  • 低纬度地区盛行风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2.2.3 海陆风

  • 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2.4 山谷风

  •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山坡与谷底热力性质差异)

2.2.5 焚风

  • 气流越过山脉下沉增温形成的干热风

2.2.6 台风/飓风

  • 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极低,风力强劲

三、刮风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调节气温

  • 缓解高温,驱散雾霾

3.1.2 输送水汽

  • 带来降水,促进植物生长

3.1.3 传播种子

  • 有利于植物繁殖

3.1.4 风力发电

  • 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

3.1.5 航海与航空

  • 顺风航行,节省燃料

3.2 消极影响

3.2.1 风暴灾害

  • 破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3.2.2 土壤侵蚀

  • 带走地表土壤,降低土地肥力

3.2.3 沙尘暴

  • 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2.4 传播疾病

  • 携带病菌,加速疾病传播

3.2.5 火灾蔓延

  • 助长火势,扩大灾害范围

四、刮风的预防与应对

4.1 预报预警

4.1.1 气象监测

  • 利用卫星、雷达等手段监测天气变化

4.1.2 数值预报

  • 利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未来天气

4.1.3 发布预警信号

  • 提前告知公众,做好防范准备

4.2 防风措施

4.2.1 加固建筑物

  • 提高房屋抗风能力

4.2.2 修剪树木

  • 减少树木倒塌风险

4.2.3 疏通排水系统

  • 防止内涝

4.2.4 加强安全教育

  •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4.3 灾后救助

4.3.1 搜救被困人员

  • 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4.3.2 提供物资保障

  • 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

4.3.3 恢复基础设施

  • 尽快恢复供电、供水等

4.3.4 心理疏导

  • 帮助灾民走出阴影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接口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