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液的思维导图

《关于溶液的思维导图》

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

1.1 溶液的定义

  •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1.2 溶液的组成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存在形式:分子、离子或原子
  • 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
    • 常见溶剂:水 (H₂O)、乙醇 (C₂H₅OH)、汽油
    • 溶剂决定溶液状态
    • 若无特殊说明,通常认为水是溶剂

1.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有剩余溶质存在(静态平衡)
    • 溶解速率 = 结晶速率
  • 不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无剩余溶质存在(或溶质可以继续溶解)
  • 影响因素:温度
    • 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少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二、溶解度

2.1 溶解度的定义

  •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
  • 单位:克/100克溶剂 (g/100g solvent)

2.2 溶解度曲线

  • 横坐标:温度
  • 纵坐标:溶解度
  • 曲线上的点: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曲线的陡峭程度: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 曲线的应用:
    • 查询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 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 设计结晶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2.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溶质的性质
  • 溶剂的性质
  • 温度 (主要影响因素)
    • 固体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减小)
    • 气体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压强 (仅影响气体溶解度)
    • 气体溶解度:通常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三、溶液的配制

3.1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 质量分数 (w):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 w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100%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步骤
    1. 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2.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
    3. 量取:用量筒量取溶剂的体积。
    4. 溶解:将溶质加入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5. 转移:转移到指定容器。
  • 注意事项
    • 天平使用:左物右码,称量前调平。
    • 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
    • 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液体。
    • 配制时要考虑溶质的纯度。
    • 所用仪器必须干燥清洁。

3.2 一定体积浓度溶液的配制 (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 体积浓度 (c):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
    • c = n / V (单位:mol/L)
    • n: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
    • V:溶液的体积 (L)
  • 步骤
    1. 计算: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称量/量取:称量固体溶质或量取液体溶质。
    3. 溶解/稀释:将溶质溶解在少量溶剂中(或将浓溶液稀释)。
    4. 转移: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 洗涤:用少量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加溶剂至接近刻度线,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溶剂至刻度线。
    7. 摇匀:颠倒摇匀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注意事项
    • 容量瓶的选择: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
    • 定容:保证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摇匀:上下颠倒摇匀,防止溶液浓度不均匀。
    • 溶液温度与容量瓶刻度温度一致。
    • 若为配制稀溶液,须先将浓溶液稀释。

四、溶液的应用

4.1 溶解现象

  • 物质分散到溶剂中
  • 颜色变化
  • 体积变化(有些溶液混合后体积会发生变化)
  • 温度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

4.2 生活应用

  • 食盐水消毒
  • 糖水补充能量
  • 生理盐水用于医疗
  • 饮料中的溶解

4.3 工业应用

  • 化工生产中的反应介质
  • 金属的冶炼和提纯
  • 药物的制备
  • 清洗剂的配制

五、溶液的性质

5.1 均一性

  • 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

5.2 稳定性

  •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不会从溶液中析出

5.3 渗透压 (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 溶液通过半透膜的压力
  • 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5.4 依数性 (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质的粒子数,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 包括: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

六、溶剂的极性与溶解

6.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 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有正负两极。
  • 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分布均匀,无正负两极。

6.2 相似相溶原理

  • 极性溶剂易溶解极性溶质,非极性溶剂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 例如:水 (极性) 易溶解食盐 (离子化合物,可视为极性),汽油 (非极性) 易溶解油脂 (非极性)。

七、电解质溶液 (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7.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
  •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乙醇)。

7.2 电离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 离子是溶液导电的原因。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米开朗基罗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